Procambarus hirsutus皇冠豹紋螯蝦
俗稱:Shaggy Crayfish、粗毛螯蝦、夏奇螯蝦、
豹紋螯蝦、金錢豹螯蝦、赫力斯豹紋螯蝦
拉丁學名:Procambarus hirsutus
原產地:南卡羅來納、薩瓦納河流域Salkehatchie 河、巴恩韋爾的南部、
棲息地:溪流、湖泊
身長:8㎝~10cm
壽命:2到3年
顏色:底色黑、黃斑點
食物:雜食性、可餵食蝦糧、田螺、昆蟲
飼養難度:★★★☆☆☆
珍稀度: ★★★★★☆
繁殖難度: ★★★★☆☆
圖文來源: 余小蝦
Procambarus hirsutus皇冠豹紋螯蝦
俗稱:Shaggy Crayfish、粗毛螯蝦、夏奇螯蝦、
豹紋螯蝦、金錢豹螯蝦、赫力斯豹紋螯蝦
拉丁學名:Procambarus hirsutus
原產地:南卡羅來納、薩瓦納河流域Salkehatchie 河、巴恩韋爾的南部、
棲息地:溪流、湖泊
身長:8㎝~10cm
壽命:2到3年
顏色:底色黑、黃斑點
食物:雜食性、可餵食蝦糧、田螺、昆蟲
飼養難度:★★★☆☆☆
珍稀度: ★★★★★☆
繁殖難度: ★★★★☆☆
圖文來源: 余小蝦
Cambarellus sp.Alabama滿天星侏儒螯蝦
俗稱:Alabama Crawfish、阿拉巴馬侏儒螯蝦
拉丁學名:Cambarellus sp. Alabama
原產地:美國、阿拉巴馬州
棲息地:沼澤、池塘、溝渠、的厚層淤泥層
體長:成蝦約3公分~4公分
壽命:2年~3年
體色:藍色、墨綠色、褐色
食物:雜食性、蘊草、螺肉、冷凍紅蟲、豌豆、馬鈴薯丁、
飼養難度:★★☆☆☆☆
珍稀度:★★★★☆
繁殖難度:★★★☆☆
圖文來源: 余小蝦
(轉載)奧期德U字螯蝦Procambarus(Pennides)ouachitae
俗稱:佩恩小龍蝦、密西西比小龍蝦、奧期德U字螯蝦
屬別:Procambarus屬(p屬)
拉丁學名:Procambarus(Pennides) ouachitae
原產地:在西南的阿肯色的Ouachita和阿肯色河系統,以及在密西西比的Yazoo 流域
棲息地: 溪、河和湖裡
體長:野外10~12㎝人工飼養情況可達到15cm
壽命:2~3年
體色:咖啡色豹紋斑點、紅棕色、藍色為環境所改變之顏色
食物:雜食性、可餵食蝦糧、水草、喜愛捕食活體
溫度:16~28℃,25℃為最佳
總硬度: 5∘dGH到30∘dGH
酸鹼度:7~8
飼養難度:★★☆☆☆☆
珍稀度: ★★☆☆☆☆
繁殖難度: ★★★☆☆☆
飼養簡介:
顧名思義也屬於u字家族系列的一員,以兩呎缸來說只適合飼養1對,可用沙或碎石作底床,並放置石塊、沈木、植物或pvc水管等,增加躲藏的地方,
在幼蝦時期可以相安無事的相處,但是還是儘可能的提供充足地隱藏處讓幼蝦躲藏,此蝦飼養上面算是容易上手的蝦種,台灣故稱奧期德u字螯蝦,
公蝦體型較為細長、母蝦較為圓寬,最大體長15公分屬大型螯蝦,飼養溫度上可以最高耐到30度最低18度,雖屬雜食性卻偏好活體小型魚類蝦類都喜愛入口期生活環境與杜普拉u字螯蝦極為相似,與杜普拉u字螯蝦的差異在於尾端的花紋表現與體型上差異,個性較為兇悍本種蝦非常會攀爬請在缸上加蓋以免長出來逛大街,此蝦已引進台灣將近有1~2年的時間。
交配繁殖季節環境:
繁殖上原產地野採居多,早期文獻上記載較少,人工繁殖紀錄台灣已突破筆者自己也有少量繁殖,8~9公分就可交配,溫度有限定在水溫18~20度較適合交配.母蝦抱蛋溫度較為麻煩21~25℃都會抱蛋.水質上需注意母蝦選擇抱蛋的水質較為嚴苛踢蛋率極高,建議平常準備一缸乾淨的水缸,當發現母蝦再吐蛋絲尚未理好可先行遷移到此缸內,或是交配多次後可直接移入乾淨水缸中,母蝦抱蛋大約20~45天可看到仔蝦,幼蝦成淡紅透明..大約一公分左右才會漸漸顯色,建議1.5公分後分開飼養仔蝦可餵食七彩飼料或默思,平均每次抱蛋量60顆~150顆按體型大小上有所區分。
小蝦叮嚀任何螯蝦不飼養時請勿野放以免破壞生態..台灣生態環境靠你我來維護,謝謝!
原始資料來源:
小蝦天空 整理者:余小蝦
圖片:搜龍網站
恰帕拉侏儒螯蝦
Cambarellus ( Cambarellus )chapalanus
俗稱:derzeit unbekannt、cc迷你螯蝦
拉丁學名:Cambarellus chapalanus(cc)
原產地:德國Patzcuaro湖泊Michoacan流域,墨西哥
棲息地:沼澤,池塘小溪
體長:成蝦 4-5CM 壽命:2~3年
體色:啡紅色、咖啡褐色、尤其以藍色型最為稀少
食物:雜食性、可餵食蝦糧、水草、
溫度:18~26℃,為最佳
總硬度: 5°dGH
酸鹼度:6~8
珍稀度: ★★★☆☆☆
飼養簡介:
文獻記載及少通常都已cpo得飼養為基礎,屬於侏儒螯蝦類(Cambarellus)
亞屬,地域性不是很強,可成群飼養在水草缸內,
喜愛偏酸鹼度與硬度高的水質,因此蝦種雙帶花紋上的穩定性,
因此為基目前市場上最廣為人知的(金色雙帶)的必備基因改良種類之一在國外的相關文獻中說明此蝦為可與同(Cambarellus)亞屬的patzcuarensis侏儒螯蝦雜交改良出顏色豔麗的金色雙帶,
其成功率高達9成,由於飼養上容易上手,加上中國人對金色雙帶侏儒螯蝦的偏愛,已成為市場上供不應求的熱門蝦種,一般來說目前市面上常有賣家會註明(德系),其實含義上這方面是告知為德國出產,一方面是代表德國出產的品質保證。
交配繁殖季節環境:螯蝦身長到達約3-3.5cm大
(約2.5-3公分)便可繁殖,雌螯每次可產15至30枚卵,最適合繁殖溫度
20~23度為最佳,抱蛋後的母蝦對水質上的要求較為敏感,
常因水質上些許的改變而造成踢蛋的情況發生,產卵後約3至4星期,便可看到仔蝦成型。
Cambarus屬是亞屬種類繁多的一屬,共分為12個亞屬。屬中大型體型蝦種。居住於溪流、河岸地區的濕地,是相當喜好挖掘地洞的種類,會依四季變化而改變其棲息模式。
近年由於棲地遭受人為的破壞污染,加上人工繁殖上相當不易,目前已有幾個種類棲地列為重點保護區域,禁止開發、野採。體色豐富多變,價格不斐,為中高階水族玩家收藏飼養首選蝦種。
目前亞洲已引入種類有:
1.Cambarus(Cambarus)bartonii巴特寧螯蝦
2.Cambarus(Cambarus)howardi哈瓦迪螯蝦
Cambarus(Depressicambarus)pyronotus 派諾斯紅鬼螯蝦
Cambarus(Erebicambarus)hubbsi巨人螯蝦
Cambarus(Erebicambarus)maculatus 黃魔斑螯蝦
Cambarus(Erebicambarus)rusticiformis佛摩斯藍鑽螯蝦
Cambarus(Hiaticambarus)coosawattae薩瓦蒂螯蝦
Cambarus(Hiaticambarus)fasciatus佛斯特螯蝦
(Hiaticambarus)girardianus 吉爾丁螯蝦
Cambarus(Hiaticambarus)longirostris琥珀螯蝦
Cambarus(Hiaticambarus)manningi 曼寧小龍蝦
Cambarus(Hiaticambarus)speciosus綠斑炫彩螯蝦
Cambarus(Jugicambarus)asperimanus 麥勒斯粗毛螯蝦
Cambarus(Jugicambarus)dubius杜比爾斯螯蝦
Cambarus(Jugicambarus)gentryi帕里森藍掘洞螯蝦
Cambarus(Jugicambarus)parvoculus帕拉斯肥角螯蝦
Cambarus(Jugicambarus)unestami安特米螯蝦
Cambarus(Lacunicambarus)acanthura坎杜拉惡魔螯蝦
Cambarus(Lacunicambarus)diogenes惡魔螯蝦
Cambarus(Lacunicambarus)ludovicianus色彩惡魔螯蝦
Cambarus(Lacunicambarus)miltus銹色惡魔螯蝦
Cambarus(Puncticambarus)acuminatus侵略者螯蝦
Cambarus(Puncticambarus)coosae coosae 酷莎螯蝦
Cambarus(Puncticambarus)hobbsorum哈伯倫螯蝦
Cambarus(Puncticambarus)robustus 羅勃斯大河螯蝦
Cambarus(Puncticambarus)scotti史考特螯蝦
Cambarus (Puncticambarus)spicatus(碧綠)鬼角刺螯蝦
Cambarus(Puncticambarus)veteranus衛士螯蝦
來源:螯蝦新世界 [余小蝦]編輯
Aeglidae科中的一個屬,僅確認65種,目前至少有36個新物種有待鑑定,確認此種類主要分佈在河流、湖泊,僅有8種棲息河口、4種棲息洞穴,「魔蠍」因外型神似螃蟹故得其名。
但此物種不算蟹也不算螯蝦,僅被歸類為海洋甲殼類動物門,與寄居蟹同科。
魔蠍有超過100種不同的顏色和形狀,顏色上有藍色、橙色、咖啡色、黑色,遍布整個南美洲、中美洲,發源地被認為是阿根廷。
本屬僅有1對雙螯(第一對步足),和其他三對3對步足,第五對步足以退化萎縮。
因人工繁殖不易,故相關飼養資訊稀少,早期並無廣泛推廣至各水族市場,直至2006年才正式被引入水族市場,因外型奇特可愛,深受玩家喜愛。)
目前亞洲確定引入種類:藍魔蠍Aegla abtao
本文:余小蝦編輯
圖片來源:搜龍網站.
俗稱:Ditch Fencing CrayfishFaxonella clypeata
棲息地:沼澤、小溪、河流體長: 5~8cm
原產地:美國俄克拉何馬州、路易斯安那州到密蘇里東南部密西西比河東岸
壽命:1~2年體色:體色呈灰綠色,身體兩側具一條咖啡色縱帶,周圍帶有淡淡的粉紅色調容易受環境及身體狀況等因素影響而改變體色。
壽命:1~2年體色:體色呈灰綠色,身體兩側具一條咖啡色縱帶,周圍帶有淡淡的粉紅色調容易受環境及身體狀況等因素影響而改變體色。
食物 :雜食性、可喂食蝦糧、水草和蝸牛溫度:16~28℃ 食物 :雜食性、可餵食蝦糧、水草和蝸牛溫度:16~28℃
總硬度:2°dGH到30°dGH總硬度:2°dGH到30°dGH
酸鹼度:6.0~7.2酸鹼度:6.0~7.2
飼養難度:★☆☆☆ 飼養難度:★☆☆☆
珍稀度: ★★☆☆☆珍稀度: ★★☆☆☆
飼養簡介:
此種侏儒型螯蝦屬於極為好入手飼養的種類 。
牠們會因環境差異而改變體色,因此大多數玩家大都以黑土來當底材飼養,個體就會在臉頰呈現鮮紅的顏色 。
本種並不兇狠好鬥,所以通常8吋的缸內,可一口氣飼養1公兩母。
市場上有出現少數全藍色的個體,成體母蝦會比公蝦大些,飼養上並無難度,市場上流通數量也算頗多,但有許多人因繁殖溫度上過熱的問題,所以造成母蝦死亡率極高,常有一蝦難求的情況發生。
截至目前為止手上有成對蝦的玩家寥寥無幾。
台灣有個體達7公分的紀錄,所以此蝦並非真正的侏儒螯蝦;
或許因為成長速度緩慢,導致大家都認為其為侏儒型的螯蝦。
本種在分類上不同於一般侏儒螯蝦的Cambarellus屬,原因除了其體型較大外,也可能與牠們在頭部眼柄上特有的「神經內分泌細胞(Neuroendocrine cell)」有關;因此可控制光源來影響其內分泌,進而提早誘發其繁殖機制。
然而在個體尚未成熟時若讓其過早交配 ,可能是導致個體死亡的原因,不過這是筆者自行的推論,真正原因為何還有待查證。
由於本種繁殖不易,目前在價格上較為昂貴。
繁殖簡介:雖然此種蝦是很好入手的飼養蝦種,但台灣卻尚無此蝦繁殖信息。雖然此種蝦是很好入手的飼養蝦種,但台灣卻尚無此蝦繁殖信息。
雖大部分都有交配紀錄,但母蝦存活率異常的低或是踢蛋率極高,可能在水溫或水質上仍有待研究,希望台灣專業的玩家們能早日突破。
俗稱:Blair's Fencing Crayfish .粉紅侏儒.貝理雅粉紅侏儒
原產地:俄克拉荷馬東南部;少部分分佈在美國西部阿肯色州259高速公路的北部河岸。俗稱:Blair's Fencing Crayfish .粉紅侏儒.布萊爾粉紅侏儒原產地:俄克拉荷馬東南部;少部分分佈在美國西部阿肯色州259高速公路的北部河岸。
棲息地:森林地沼澤體長:5~8cm棲息地:森林地沼澤體長:5~8cm
壽命:1~2年體色:全身褐色,頭部帶有粉紅色彩,背上有明顯的黑色條紋,但容易受環境及身體狀況等因素影響。壽命:1~2年體色:全身褐色,頭部帶有粉紅色彩,背上有明顯的黑色條紋,但容易受環境及身體狀況等因素影響。
食物:雜食性;可喂食蝦糧及水草溫度:16~28℃食物:雜食性;可餵食蝦糧及水草溫度:16~28℃
總硬度:2~30°dGH總硬度:2~30°dGH
酸鹼度:6 .0~7.2酸鹼度:6 .0~7.2
飼養難度:★★☆☆☆飼養難度:★★☆☆☆
珍稀度: ★★★★☆珍稀度: ★★★★☆
繁殖難度: ★★★☆☆繁殖難度: ★★★☆☆
飼養簡介:飼養簡介:
此蝦種1977年就被發現,但卻一度消失。
本以為是單純的變異種或因族群過小而自然淘汰,直到2007年才又再度發現並正式命名。
大致上飼養的方式與紅頰侏儒和蘇菲亞雷同。
在外觀特徵上除了有紅頰侏儒的紅頰特徵外,還具有蘇菲亞的直線雙帶特徵,不過體型上較紅頰侏儒螯蝦稍小。
總之不論在飼養與外觀上,粉紅侏儒螯蝦都介於蘇菲亞侏儒螯蝦與紅頰侏儒螯蝦之間.
來源:易寵天堂
侏儒巨螯俗稱:Krebs aus Mexiko侏儒巨螯.
拉丁學名:Procambarus vasquezae
原產地:墨西哥
棲息地:溪流、湖泊
身長: 5cm上下
壽命:3年左右
顏色:墨綠色、藍紫色、咖啡色、黑色、體色多變
[侏儒型]迷你螯蝦之一,飼養難度簡易 .
侏儒巨螯早期進口價高,人工繁殖不易,所以導致價位極高,
近年來台灣市場上,因為人工繁殖算是穩定,價格也下降到讓喜愛螯蝦的玩家接受迷你的體型,再搭配一雙大螯的外觀,讓喜愛螯蝦的玩家,列為必收藏飼養的種類之ㄧ。
[侏儒巨螯],也如同其他迷你螯蝦一般,容易隨著飼養環境,水質與溫度和底砂會使體色變色.
常見顏色為,棕、藍、鐵灰,有興趣的玩家,可嘗試看看養殖的樂趣喔!
成蝦後少數體型最大可長到[約[5-7]公分,這是我個人所飼養的蝦,市面上平均體型約為3~4公分左右較普遍,個人養殖經驗,同一胎出生仔蝦,體型大小都不一定相同,最大5-7公分,最小3公分左右,體型大小跟每日餵食的飼料食物有直接關係!
適合溫度:10~34度 均可適應,15~31度較為適合飼養。
適合水質:PH 5~8.2 均可 ,適應力頗佳。
飼養難度:簡單
俗稱:eno螯蝦
拉丁學名: Procambarus enoplosternum
原產地:北美洲
棲息地:生活在泥沼、沼澤、臨時水池與Procambarus.clarkii 、allenii、Acutus這3種蝦分佈同一區域
體長: 8~10cm
壽命:2~3年
體色:紅棕色的到黑色,黑色有斑點
食物:雜食性、小魚、小蝦.
溫度:1 0~24 ℃
總硬度: 9 °dGH到20°dGH
酸鹼度: 8 ~ 10
飼養難度: ★★☆☆☆
珍稀度 : ★☆☆☆☆
繁殖難度 : ★☆☆☆☆
飼養簡介:
60x30 cm適合飼養一對由於生長在沼澤、池塘、所以可在缸內放置大塊石頭以供躲藏,可添加些默思、水運草、對水質上要求不會太嚴苛,
食材均以小魚、蚯蚓等小型水棲生物但本種最喜愛水草尤其水藴草,有些個體身體有u字黑色花紋,但並非屬於u字種類,地域性強烈不適合與其他蝦種飼養,由於本種產季一年四季只限秋冬這個季節,所以數量在台灣流通進口的數量非常少量,價格上算是單價中高價位,算是體態美麗的蝦類。
交配繁殖季節環境:
繁殖季節在秋天至冬季末,交配溫度最適合在24度~26度,本種非常早熟,
4公分就可抱蛋,蛋量大約在10顆左右,會隨着個體增長而增加其抱蛋量,公蝦尾部較瘦小,母蝦尾部較為寬扁,最大抱蛋量為80顆.
來源:中國觀賞蝦論壇[ 巴撒卡]
色彩惡魔 Cambarus (Lacunicambarus) ludovicianus
俗稱:日本黑螯、Zarigani
拉丁學名:Cambaroides japonicus
原產地:日本特有種、北海道及東北地區3縣分別為青森縣整個區域、岩手縣以及秋田縣北部分佈
棲息地:溪、河和湖裡
體長:5~7cm
壽命:2~3年
體色:顏色呈黃褐色、黑色、藍色
食物:雜食性、可餵食軟體、偏植物性、赤蟲水生昆蟲
溫度:10~25℃,18℃為最佳
總硬度: 5°dGH到20°dGH
酸鹼度:7~8
飼養難度:★★★★★☆
珍稀度:★★★★★☆
繁殖難度:★★★★★☆
飼養簡介:此蝦在2年前曾進入過台灣,但因當時資訊與飼養風氣不發達,
導致無法存活下來,2008年再度引進筆者也嘗試飼養了一下,做為實驗記錄使用基本上介紹此螯蝦將較為複雜點,我們分成以下幾個項目與各位報告:
生活地,用從山地周邊溪流水所彙集的沼澤,特別是在闊葉樹與櫻花樹下方處的沼澤,或水量豐富水流快的河川均可發現此蝦蹤跡,日本當地 5-10月沒有積雪的時期很容易採集到為數不少的個體,牠們喜好生活在很多小石塊的地區,
也可在適當大小的石頭和腐沉木裡,就能發覺在此下隱藏的完整個體,
泥土和落葉堆往往是此蝦最愛躲藏的絕佳位置,飼養缸內:
[管理溫度]
水溫保持23℃以下低溫的飼養水缸,可使用冷水機與保冷劑(冰袋)等器材可保持缸內( 1 5 - 2 0 ℃)是最好的飼養溫度,溫度上的調節可使用保冷劑(冰袋)時夏季一天1-2次左右冬季是3天1次左右。
這飼養方法是依照太陽每日最高與最低溫的頻率來更換保冷劑(冰袋),
所以長期出差無法在家裡照顧的人是不推薦保冷劑(冰袋)的使用方式,
若暫時的離開2~3天 溫度上保持2 3 - 2 5 ℃是可以活著的,
使用冷水機維持缸內溫度的方式較為適合。
[水質的管理] 不讓水質惡化,水量不可過高,說實在此蝦偏沼澤性,
所以水量不需要多,可用液留孔製造水流的效果,水流上沒有必要弄太大或強烈水柱,為了水質維持最好維持缸內的通風與循環的水流,注意換水時溫度轉換的急促變化,當您發現蝦體產生數顆白點或是在潰爛的傷口時,
表示水質上出現了問題,請重新換過缸內水,如沒改善此蝦將會無端的暴斃或斷螯。
[其他的注意事項] 注意脫殼之後同類相殘,無論在怎麼好的環境中飼養,
都必須注意群養同類相殘的問題,因為脫殼之後身體柔軟會成為別的個體所瞄準補食的對象,如何預防可以將底材厚度增加,把石頭和沉木多放些能提供隱藏。
(雖說是可是不所謂根本的解決之道),但是多少有一定的機率能避同類相殘的情況發生,45 cm的水缸只適合飼養1對。
(如果是單獨飼養的話,沒有問題) 因為此蝦種棲地為半水陸所以非常容易跳缸,請注意缸上加蓋和打氣軟管要注意,但是如果發現您的黑螯,長期在缸內四角不停的游動或是攀爬,小弟認為是您的飼養環境出了問題,有可能是您的水溫、水質異常、水流太強、缸內飼養的同種個體太多、沒有能讓牠安穩的隱蔽處等等的問題、如果上訴這些問題解決,逃脫的頻率自然會減少。
底材是脫殼時候所必需的來源之一,但裸缸飼養也好像沒有問題,小弟還是認為有其使用的必要性.食物上植物飲食性強烈,因為在自然環境下偏愛吃腐蝕的落葉,缸內可浸泡一些櫻花樹的柔軟葉子,供其食用但是如果經常使用落葉,飼養水就容易弄髒,所以偶而可餵食一些市售的人工蝦飼料(小弟是餵食七彩飼料)冷凍紅蟲等增加攝取食物的多元化。
交配繁殖季節環境:
在野外5-7月可採集到抱卵個體( ♀) 但是,9-10月是較容易採集到交配完的個體(♀)黑螯在春天交尾完的母蝦會抱卵30-15粒,到孵化2-3個月的時間,
產卵是1年1次,水溫10℃以上即可6-10月開始穩定成長,人工繁殖的話請將缸內水溫降低5-10℃度成熟的雌蝦會因為水溫的下降,卵巢開始發達,
尾肢及腹部的側裙會變為乳白色,稱為生殖腺介以吸引公蝦,成為繁殖的目標交配之後的雌的儲精囊的表面孔處,會遺留下公蝦精胞非常明顯然後2-3近幾個月雌蝦會產卵,抱卵期間由於蝦卵和雌蝦的腹足附著著,因此建議雌蝦單獨保護飼養,孵化的幼體 暫時由雌蝦保護,幼體的食物在和父母遇到同樣相同的問題,如要讓它穩定成長的話就看各位的飼養機智囉!
注意事項:
請勿將此蝦與美螯系(白、橘、藍)共同飼養以免疾病感染造成遺憾。
來源:中國觀賞蝦論壇[ 巴撒卡]
Flusskrebs
拉丁學名: Coosa Crayfish
中文名:酷沙
原產地:
喬治亞州、田納西州、阿拉巴馬州、密西西里州.與曼寧螯蝦生活同一區域
棲息地:池塘、小溪
體長:7~8cm
壽命:3~5年
體色:啡紅色至灰黑色不等,受環境身體狀況等因素影響
食物:雜食性-可喂食紅蟲、蝦糧糧、紅蘿蔔、豌豆仁
溫度:10~25℃
總硬度:5~20°dGH
酸鹼度:6 .5~7.8
飼養難度:★★★☆☆☆
珍稀度:★★★★★☆
繁殖難度:★★★★☆☆
珍稀物種,飼養難度大,比曼寧更加難養的螯蝦.
來源:中國觀賞蝦論壇[ 巴撒卡]
俗稱:Yucatan Crayfish、Yucatan Gelbbandkrebs
( Vorschlag )Chris毛毛手螯蝦
拉丁學名:Procambarusllamassi
原產地:墨西哥、Yucatan半島
棲息地:沼澤、池塘、小溪
體長:野采6~8cm、人工飼養可達10㎝
壽命:1~2年
體色:藍色型.粉紅色型.紅棕色型.特徵為雙螯上的細毛
食物:岩屑、藻類、魚飼料食物、好吃植物性食物、愛好菜蔬青豆仁、水草。
溫度:17~27℃、23℃為最佳
總硬度:5 °dGH到30°dGH
酸鹼度:6.5~7.0
飼養難度:★☆☆☆☆
珍稀度: ★★★☆☆
繁殖難度: ★★☆☆☆
飼養簡介:
此蝦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大量大範圍的群養也可跟其它小型魚類一起飼養只要在躲藏空間夠的情況之下基本上是不會發生互殘的情況,本種最喜愛食水草尤其各類水中水草,最大的特色公母螯均有漂亮金黃色絨毛,乍看之下像戴了一雙絨毛的手套最大功能是拿來慮掉植物以外的食物基本上除了飼料算是偏素食型的螯蝦,是此蝦種的一大特色,值得一提的此蝦在日本是相當受歡迎的螯蝦種類之ㄧ ,並且非常成功的研究出基因穩定的藍色個體已達到到 f3代.
來源:中國觀賞蝦論壇[ 巴撒卡]
俗稱: derzeit unbekannt Manningi-Flusskrebs 曼寧小龍蝦,曼寧小螯蝦
拉丁學名: Cambarus manningi
原產地:美國,喬治亞州、田納西州、阿拉巴馬州
棲息地:池塘、小溪
體長: 6 ~ 8cm
壽命: 1 ~ 2年
體色 :黃橘色、藍綠色、
食物:雜食性偏植物性喜愛水草、蝸牛
溫度: 11 ~ 24 ℃ 溫度 : 11 ~ 24 ℃
總硬度: 5 ~ 25 ° dGH
酸鹼度: 6 .0 ~ 7.8
飼養難度: ★★☆☆☆
珍稀度: ★★★★☆
繁殖難度: ★★★☆☆
Cambarus(Hiaticambarus)亞屬中最有名的蝦種,這類屬的蝦類都有一個共通的特性就是顏色非常的艷麗關節處和頭胸甲都有小棘刺非常的有觀賞價值,
此種以100x50 cm魚缸面積可飼養2對,充足地隱藏處地方,放置水管、沉木、石塊以供躲藏,這種蝦子地域性很高,成長環境在乾淨的溪流河域理面,對水質上較為要求可以耐低溫建議飼養溫度24度,本種數量上因原產地的破壞開墾所以數量日漸稀少目前國外些許繁殖場能提供專業人工繁殖的個體來提供市場上的需求,此種蝦類食性偏植物性喜愛水生植物及軟體動物例如蝸牛蚯蚓等,由於本種繁殖不易,生長的環境是屬於當地的保育區域與Cambarus (Puncticambarus) coosae棲息地相互重疊,目前在價格上最為昂貴,
台灣目前已有可觀的數量引進成體幼體適合中、高階級玩家飼養。
繁殖簡介:
主要的交配時間是發生在(從冬天起開始)春天,溫度17 °C或在它之下,上升在溫度在2到3 °C附近,母蝦生產大約會下30-100顆蛋(黑色),孵化時間大約4到6個星期.
來源:中國觀賞蝦論壇[ 巴撒卡]
俗稱:blaufub-Cambarus 、藍鑽螯蝦
拉丁學名:Cambarus rusticiformis
原產地:美國Nordamerika、 Georgia and Tennessee
棲息地:溪流、池塘、
體長:野外10㎝人工飼養情況可達到13cm
壽命:15~20年 壽命:15~20年
體色:藍色.綠色.黃橘色
食物:雜食性、可喂食軟件、水草植物、赤蟲水生昆蟲
溫度:8~24℃,22℃為最佳
總硬度: 5 °dGH到24°dGH
酸鹼度:6~7.8
飼養簡介:
因本種最大到10公分以上,所以一開始建議飼養請給與2尺以上的環境缸飼養、內部請放石頭水管供其躲藏,此蝦很愛搬運水中石礫堆棧成巢穴,
偏植物性的螯蝦種類偶而捕食小型水中生物,對水質很要求須注意水中的含氧量,
野外環境常棲息在乾淨流動的湖水、溪流裡,本種有腳上有明亮的藍色身體側裙為白色色澤,也有綠色身白腳的表現色澤或是黃橘色澤散顏色鮮艷變化豐富的螯蝦,推測可能與生長環境的底材食物有關,與曼寧算是同樣高等級的蝦種之一,在日本市場以藍色與綠色型深受歡迎與喜愛
來源:余小蝦
杜普拉U字螯蝦 - Procambarus (Pennides) dupratzi
俗稱: Southwestern Creek Crayfish、杜普拉U字螯蝦
屬別 :rocambarus屬(p屬)
學名: rocambarus(Pennides)dupratzi
原產地:美國奧克拉荷馬州
棲息地:沼澤、池塘、小溪、小河、池塘等
體長:6~8cm
壽命:2~3年
體色:灰黑色以及褐色、藍色、紅色不等
食物:雜食性,喜愛活餌;可餵食蝦糧、水草
溫度:20~25℃
總硬度:5~30°dGH
酸鹼度:6~7
飼養難度:★★☆☆☆☆
珍稀度: ★★☆☆☆☆
繁殖難度: ★★★☆☆☆
飼養簡介:以兩尺缸來說,只適合飼養1~2對。可用細沙或碎石鋪底,並放置石塊、沈木、水草或PVC水管等以增加躲藏的地方。牠們在幼蝦時期可以相安無事的相處,但還是要儘可能的提供充足的隱藏處讓其躲藏。杜普拉U字螯蝦最大體長7公分,屬中型螯蝦;公蝦體型較為細長、母蝦較為圓寬。此蝦在飼養上算是容易上手的蝦種:飼養溫度最高可耐到30℃、最低18℃,雖屬雜食性,卻偏好活體,小型魚、蝦類都喜愛入口,所以筆者在缸內放了些小型魚類及黑殼蝦給牠偶而打打牙祭。本種因生長在乾淨的溪流裡,所以較不耐酸性水質,底材上可以選擇珊瑚砂、大磯砂。本種性情較溫和、地域性不高,顏色上有偏白、紅褐色和藍色型三種,在體色花紋表徵上容易與Procambarus (Pennides) vioscai(此種為短螯型顏色偏暗紅棕色)產生混淆,此外牠們非常會攀爬,所以請在缸上加蓋以免牠們爬出來逛大街。
繁殖簡介:本種以原產地野採個體居多,人工繁殖其次。牠們5公分就可交配,溫度沒有限定,水溫30℃一樣可進行交配。母蝦抱蛋溫度則較為麻煩21~25℃都會抱蛋(筆者拿五隻母蝦做實驗統計),但以22℃抱蛋最為穩定,卵粒壞死機率極小;25℃抱蛋時如水質不佳,5小時內卵粒會整批壞死,所以水質上需注意。母蝦選擇抱蛋的水質較為嚴苛,建議平常準備一缸乾淨的水缸,當發現母蝦在吐蛋尚未理好時,便可先行遷移到此缸內,或是交配多次後可將母蝦直接移入乾淨水缸中。母蝦平均每次抱蛋量30~60顆本,本论坛玩家悄悄曾一胎繁殖126个,按體型大小有所區分。大約20~25天可看到仔蝦,幼蝦呈淡紅透明,約1公分左右才會漸漸顯色;建議1.5公分後分開飼養仔蝦,平時可餵食七彩顆粒飼料或莫絲.
來源:中國觀賞蝦論壇[ 巴撒卡]
rocambarus
紅菱背u字螯蝦 - Procambarus (Pennides) spiculifer
俗稱:Maikäferkrebs、Weissdornkrebs、魏斯曼螯蝦、針狀螯蝦、紅菱背u字螯蝦、菱背螯蝦
屬別rocambarus屬(p屬)
拉丁學名:Procambarus spiculifer
原產地:美國、薩瓦納、佛羅裡達Suwannee 河流域、阿拉巴馬州
棲息地:溪流、
身長: 10㎝~ 12cm(人工飼養可達到15cm)
壽命:2到3年
顏色:藍色、黃橘色、褐色、黑色
食物:雜食性、可餵食蝦糧、綠色植物、
飼養溫度:15℃~28℃
總硬度:5?dGH ~25?dGH
酸鹼度(pH):6.0~7.8
飼養難度:★★☆☆☆☆
珍稀度: ★★★☆☆☆
繁殖難度: ★★☆☆☆☆
缸內擺設:
非常純的溪流螯蝦,一生都在溪流乾淨水質地生存棲息,以 1呎的缸體可飼養1~2對,1呎以上的缸體可飼養較多,但需注意躲藏的地方需夠多,避免脫殼同類相殘, pH值、dGH值都需要特別得注意,這個種類對水質要求及高與敏感,不像的Procambarus clarkii、allenii、acutus忍耐度高,生性膽小可以多對飼養喜愛吃水生植物,但對環境危害有限的,通常偏愛吃水蘊草、默絲,所以缸內一樣是可以種植葉類水草,最大特徵就是側裙上的紅色線條與黑色的雙螯,u字螯蝦種裡體色最為多變的一種,目前已知可與多種u字類螯蝦雜交
來源:中國觀賞蝦論壇[ 巴撒卡]
藍紋螯蝦 Procambarus (Austrocambarus) cubensis cubensis
俗稱:Kubakrebs、Kuba-Flußkrebs、Cuba Crayfish、粉綠螯蝦、古巴螯蝦、藍紋螯蝦
屬別rocambarus屬(p屬)
拉丁學名:Procambarus cubensis cubensis
原產地:古巴
棲息地:溪流、湖泊
身長: 5㎝~ 7cm
壽命:2到3年
顏色:深藍色、藍紫色、褐色、墨綠色
食物:雜食性、可餵食蝦糧、綠色植物、
飼養溫度:20℃~28℃
總硬度:10?dGH
酸鹼度(pH):7~7.5
飼養難度:★★★☆☆☆
珍稀度: ★★★★☆☆
繁殖難度: ★★★★☆☆
缸內擺設:
來自古巴唯一的螯蝦,棲息在淡水的池塘和溪流都有牠們的蹤跡 ,
僅古巴和Isla de這兩個區域,在野外數量上只能說達到族群數的標準,
2001年出現在國際水族市場,但由於早期飼養螯蝦風氣與資訊不充足,
衍生個體死亡與致銷的情況,而漸漸的退出市場,台灣在2005~2006年曾引進過一定的數量,當時也是因資訊上的不足導致則損,而乏人問津,
直致2008年台灣出現繁殖成功案例,才發現此蝦的獨特性,因而受到注目,但因為古巴屬於共產國家,農業曾一度衰竭,斷電的情況時常出現,
飢餓和糧食短缺曾為普遍現象,因而被大量捕食,野外數量因而大量減少,
目前市場僅有少數繁殖場能提供數量有限的少量個體,市場上已不多見,常有國外不肖商人以龍紋螯蝦取代,請各位在購買時非常需要注意,飼養上以
60 cmx30cm的飼養魚缸來說,僅能保持一對,建議不要高密度飼養,避免地域性的相互殘食,在pH值和dGH值上是屬於大範圍的,水質的要求上容忍度大於各類螯蝦,食性上只要能入口都不放過,如果沒有足夠的空間生存,會大量的補食個體比本身小的同類,屬中體型的種類,目前台灣市場流通數量並不多,算是據有市場淺力的蝦種之一。
繁殖季節溫度:
雖說此蝦好飼養,但在於繁殖交配上卻有一定的難度,交配上的溫度25℃~27℃為主,但是在母蝦抱卵上的部份難度較高,須注意水溫,建議以母蝦當時抱卵的溫度再調降1~2℃,增加卵粒安定性,減少蛋壞死的情況發生,基本上仔蝦在初其顏色一率成藍色表現,到2cm之後開始會產生變化,會產生藍色、褐色、墨綠色3種表現,然而體色變化後隨即固定,不管任何表現就算日後產生子代仍然一率是藍色,很奇妙的一個種類,仔蝦在1.5cm後須隔離飼養.
來源:中國觀賞蝦論壇[ 巴撒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