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紫砂壺知識 (8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顧景舟制韓美林設計雨露天星壺


       明朝正德以來的五百年間中國文人與宜興歷代砂器製作高手合作,將雕刻、鑲嵌、書畫等多種工藝美術手段用於砂壺,製作出典雅精美的沏茶名壺,成就了一份份文人雅緻。 


   當然,現在是市場經濟的時代,它們也是收藏品,很貴。


      紫砂壺收藏也是厚古薄今,近現代作品比當代貴,與書畫、家具等藝術品拍賣市場情形大致相同。 


     2011年北京、上海等地拍賣行紛紛舉辦紫砂壺拍賣專場,從年頭到年尾,紫砂壺市場漲幅約在1倍至2倍間,名家的更是價格驚人,動輒百萬左右。 


     在紫砂壺收藏市場,現代紫砂大師如顧景舟的作品已經是市場標竿,一把小壺百萬以上,怕是藏家都不敢拿來喝茶,只能端端正正供在保險箱裡。


      同輩或稍後的朱可心、蔣蓉、王寅春、吳雲根等人的作品也紛紛暴漲,因為老一輩壺藝大師的作品不是藏於資深藏家手中,就是存於各家博物館中,在市面上確實稀缺。


     這幾年面市的一些“已故大師之作”,其真偽往往招來圈內非議,困擾了好多人掏錢的力度。





 

朱可心五头松鼠葡萄壶 朱可心五頭松鼠葡萄壺


            贗品氾濫之下,有人寧肯去收藏活著的當代紫砂藝人的作品,至少可以保真——儘管也有徒弟做、師傅簽名等等花樣,但至少他承認這是他的作品,有照片有證書。


         收藏當代紫砂壺,保險的選擇當然還是選擇有良好師承學養、得到業界承認的紫砂壺名家作品,比如,60歲以上的大師有周桂珍、潘持平等人;


   50至60歲的代表人物葛陶中、江建翔、丁亞平、施小馬、陳國良等人;


   40至50歲的人數最多,吳貞裕、高振宇、徐徐、任備安、薛衛平、鄒躍君、唐彬傑等人。


    而剛接觸的投資者,可較多關注年輕一代的製壺名家的作品。


    目前宜興紫砂壺市場中,當代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市價都在數十萬,省級大師也有10萬左右,知名工藝師為數千元到數萬元。


    同樣一個藝人的作品也有差別,最好是“全手工壺”和“原礦砂料”,作者要親力親為製作全手工的壺體,以及說得過去的藝術理念。 


      不過,最有中國特色的還是對於各種名譽的講究,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省級工藝美術大師、研究員級高級工藝師、高級工藝美術師、工藝師、助理工藝師的價差非常明顯。


      難怪人們都打破頭了要整個大師的桂冠戴著,這就像美協畫院的主 ​​席、院長職位一樣,有這個名號就能帶來畫價、壺價的顯著升值,的的確確是“生產力”。



文章來源:紫砂世界論壇

S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顧景舟制笑罌壺



                                     提璧組壺


     1782.5萬元!這是紫砂壺拍賣的最新世界紀錄,由顧景舟提璧組壺


(共計十一件)創造,就在剛剛結束的北京保利2011秋季拍賣會。


  今年的秋季拍賣會上,各藝術品拍賣公司紛紛推出紫砂壺拍賣專場。


      北京榮寶舉辦紫砂茗具專場,預展拍品66件;北京翰海將辦“垂范宜紫”專場,展出百餘件紫砂精品;中國嘉德辦“紫泥春華”專場,展出近現代紫砂珍品,另有“紫泥清心”專場,展出宜陶古器遺珍;北京保利將舉辦明清紫砂名品展,並有中國紫砂壺專場。


    一時間,原本冷門的紫砂壺熱起來。這看似熱鬧的市場裏面,也不是所有的紫砂壺都成交,總的來說,老紫砂壺無論是成交價格還是成交率都要強于當代紫砂壺。


紫砂沾“顧”就瘋狂


     12月3日,北京歌德“紫玉金砂?名家紫砂壺專場” 匯集了60余位現當代制壺名家的百餘件重量級精品。


       其中,既包括周桂珍、何道洪、呂堯臣、葛陶中等工藝美術大師的作品,也包括如朱可心、顧景舟等老藝人的經典之作。其中,“顧景舟制笑罌壺”200萬元起拍後,即有數位藏家響應,價格在短時間內迅速攀升,競價階梯也很快由10萬元漲至30萬元,直到競價至450萬元時,競價速度才開始減緩,最終以552萬高價成交。


        中國嘉德2011秋拍“紫泥春華?近現代紫砂臻品”專場成交7042萬元,成交率88%。其中有顧景舟的不同時期的多件作品,件件都是工藝精良的佳作。


    “上新橋壺”,造型優雅,設計巧妙,整個作品無論是使用還是觀賞都是上乘之選,最終以517萬元成交。同為顧景舟作品的“提梁茶具套組”471.5萬成交,“四方抽角三件組茶具”460萬成交。


       北京保利2011年秋季拍賣會,顧景舟的提璧組壺(共11件)以1782.5萬元的價格拔得“中國當代高端工藝品紫砂壺專場”的頭籌。


        這組提璧組壺原為宜興紫砂博物館收藏。顧景舟通過自己的製作將紫砂潤如珠、溫如玉的特徵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此外,顧景舟的四方回紋竹壺和矮八方壺分別以460萬元和402.5萬元的高價成交。


         不難發現,在今年秋季拍賣會的紫砂壺專場,只要沾上“顧景舟”這三個字的紫砂壺,藏家都瘋了一樣,價格也節節攀高。作為紫砂壺業內泰斗級的人物,顧景舟最大的貢獻就是將藝術家和文人的審美帶到了紫砂裏,這讓紫砂壺從日用品轉化為藝術品。


圖文轉貼自:2013.中華網

S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紫砂筋紋器的特點
      紫砂筋紋器紫砂造型中不可缺少的類型之一,同時也是紫砂壺體系中最常見的一種形式,它與光貨、花塑器共存於世,各自演繹着自己的精采。紫砂筋紋器的創作理念主要來源於自然界瓜果或者花瓣的筋紋或紋理,經過不同的工藝創作而成,其紋理清晰、線條順暢,具有韻律美,而筋紋器也是紫砂造型中最具代表及影響較大的門類之一。
      2.明、清時期筋紋器的發展
      時大彬的高徒李仲芳和徐友泉均是製作紫砂筋紋器的高手李仲芳製作的筋紋器在變化中身以渾圓為主,流、把以方形為主,於變化中求統一協調,為紫砂筋紋器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而徐友泉“變化其式……畢智窮工,移人心目”可謂是別具一格。

 

   他製作的“仿古盉形三足壺”簡練大方、古樸而雅正,亭亭玉立、雍容華貴,於簡練中求氣度,開創了紫砂筋紋器的新風尚。

 

     而其他的筋紋器作品亦做到工藝精緻,口蓋任意轉換吻合自如,將筋紋器的工藝表現得淋漓盡致。
      紫砂筋紋器沿至清代,隨着時尚習俗的改變而改變型制,包括方型、圓型、自然型、筋紋自然混合型,筋紋自然方型混合型等多種形式。

 

   歷史上清代乾隆年間的宮廷用壺有過精品,但大多佚名。

 

 “菱花”、“合菊”、“半菊”、“菊形”、“葵式”等為常見形式。

 

     無論是方型、圓型、混合型均用筋紋組成線條,蓋與口瓣瓣相吻,筋紋表達從蓋頂端放射到蓋口,再舒展過渡至壺體,直至壺底貫通一氣。

 

   瓣面大小如一、腴而不腫,轉角鈍而不圓,呈現出勻稱豐腴的寶相。

 

       清代初期的陳鳴遠是製作紫砂花貨塑器的名家,製作紫砂筋紋器作品亦是大妙手。

 

        他製作的筋紋器作品“四足方壺”藏上海博物館,亦是仿古代青銅盉而成,外鼓的四楞形壺腹是完整的筋紋器形狀,而下部的四柱形細足與壺腹上部口徑及蓋面的變化已不是筋紋器造型,至於嘴與把一為直嘴形、一為玉龍形,壺鈕變異為橫橋樑如意形,又與壺身的筋紋狀形成鮮明的對照,既誇張而不失古意,是一件演化變異的筋紋器佳作。

 

     印款為“芝碩壺”與陳鳴遠的“四足方壺”同出一轍,亦是壺外表上有明顯的變異演化。

 

          器身份六瓣筋紋,表面肩部呈渾方狀,張力十足,壺內有明顯的筋紋模式,自底、口、蓋至身全以六棱筋紋貫成一體,但壺外部特徵卻由於壺蓋面貼塑瓜葉呈六瓣形曲狀,飾以紅櫻垂下,猶如六個流蘇狀的櫻絡,瓜葉面見寬而改變了筋紋凹凸一體、簡狹窄條的形狀,使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三彎嘴和四方耳軟把更是改變了傳統筋紋器的造型套式,更使壺感到筋紋器與方圓結合體的妙用。凝重、厚實、古樸,為清代早期筋紋器的特徵之一。
      3.近現代筋紋器的發展
      至近現代以王寅春為代表的筋紋器壺藝家將筋紋器的創作推向另一個高潮,王寅春後期創作的“裙花壺”以精而巧、精而小、精而雅的特色,既莊重古樸,又飄逸優美、清秀端麗、別緻獨到,成為王寅春創作生涯中最成功的紫砂筋紋器經典作品之一。

 

       另外馮桂林製作的“五竹壺”頗有現代設計理念,這也開創了將筋紋器結合竹器的時期,創作影響甚大。
     

 

       筋紋器發展到今天已成為紫砂工藝師們最愛的器型之一,筋紋器在創新方面也都有各自獨特的特點,這些作品即不失傳統又具有現代的活力,且筋紋器的樣式也變化無窮。

 

        筋紋器這種優良傳統應該繼續發揚,同時在發揚的基礎上加以創新,這樣的話這種技藝才不會失傳,還能不斷地推陳出新,筋紋器的隊伍會不斷擴大,喜歡紫砂筋紋器的壺友也會越來越多,給其動力向更大、更遠的空間發展,使紫砂筋紋器萬古流傳。

 

 

圖文:石中茗茶論壇

S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品名】香凝壺        
【泥料】原礦老紫泥
【容量】270cc
【本款說明】壺型古樸而流暢,身桶上豐下斂,立體感強。彎流嘴,環耳圈把,別緻壺鈕,拿捏更加舒適方便。整體壺身線條明快整潔,出水流暢,易泡養。


半手工精製








S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壺大家賞~



   顧景舟(1915-1996),原名景洲。


別稱:曼希、瘦萍、武陵逸人、荊南山樵。自號壺叟、老萍。


 宜興紫砂名藝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被海內外譽為“壺藝泰斗”,作品為海內外各大博物館、文物館收藏。          


  這把提梁壺的造型為扁圓形壺身,把手為見棱見方的三柱高提梁,從側面望去猶如一隻飛翔着的鳥兒的頭部。


原創者顧景舟大師為其命名“鷓鴣提梁壺”。


 因鷓鴣這種鳥的叫聲聽起來像是“行不得也,哥哥”。


古人多在憶悼哀思時選用鷓鴣做詞牌。
          在“鷓鴣提梁壺”的底上顧景舟先生留下了這樣的刻款“癸亥春,為治老妻痼疾就醫滬上,寄寓淮海中學,百無聊中摶作數壺,以紀命途坎坷也。景舟記,時年六十有九。


     ”顧老晚婚,年五十才與比他小十一歲的徐義寶結婚,僅共同生活了不到二十年,徐患鼻咽癌,越過這個鬼門關幾乎無望,顧景舟預感到妻子此病的凶險,彷彿聽到了鷓鴣“行不得也,哥哥”的悽惶叫聲,從而在這只外型仿鷓鴣鳥的壺身上寄託自己淒血哀號。


 壺底鈐“足吾所好玩而老焉”八字篆書方印,為顧景舟1948年成名以後自刻。
          


此壺為1983年的作品。屬大師至情至性之物,數量極少,尤為珍貴。


本文來源:紫砂世界論壇       圖片:藏瓷網
                                                              

S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眾多紫砂壺中,如何挑選到一把好壺?著名紫砂藝術大師顧景舟在他《壺藝說》一文中指出:“一件佳美作品的內涵,必需具備三個主要因素——美好形象、結構精湛的製作技巧、優良的實用功能。


       ”一件好的宜興紫砂壺,在形象上要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富於生活,千變萬化、精思妙想,不但要講究形式的完美,還要形、神、氣、態兼備,才能使作品氣韻生動,顯示出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瓷庫中國網)目前,我國的紫砂陶藝主要產地在陶都宜興,另外,長興等地的紫砂壺在造型和材質上也都屬於宜興大類的。


    全手工製作紫砂壺更值珍藏。


雖然現時許多物品都進入機械化大生產時代,但全手工製作的紫砂壺在玩家心中卻牢固佔據着一席之位。


 


    據業內人士介紹,宜興的紫砂泥最多只能提供50年的開採量了。


近年來,政府控制紫砂泥開採後,好的紫砂泥很難尋覓到,紫砂原料的價格一路上漲。


       現在宜興1斤上等紫砂泥的價格已超過兩萬元;


另一方面,在市面上流通的、用純正紫砂泥做的紫砂茶具又會由於使用中的損耗,保有量逐漸稀少,因此從現在開始紫砂壺的收藏,特別是一些精品,將有很高的投資價值。


 


    在眾多紫砂壺中,如何挑選到一把好壺?著名紫砂藝術大師顧景舟在他《壺藝說》一文中指出:


“一件佳美作品的內涵,必需具備三個主要因素——美好形象、結構精湛的製作技巧、優良的實用功能。


      ”一件好的宜興紫砂壺,在形象上要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富於生活,千變萬化、精思妙想,不但要講究形式的完美,還要形、神、氣、態兼備,才能使作品氣韻生動,顯示出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紫砂壺 圖片:源於網絡


         一件好的紫砂壺,在做工方面是非常講究的。除了壺的流、把、鈕、蓋、肩、腹、圈足應與壺身整體比例協調,點、線、面的過渡轉折交代清楚與流暢外,還要審視其“泥、形、款、功”四方面的施藝水準。


        泥,指制壺用泥的品質,好的紫砂泥因具有“色不艷、質不膩”的顯著特性;形,即壺的形象,紫砂壺的造型應以能表現“古拙”氣氛的為優選;款,即壺的款識,鑒賞紫砂壺款一是鑒別壺的作者是誰,二是欣賞鐫刻的詩詞書畫及印款;功,指壺藝的功能美,是使用功能的藝術昇華。一件好的紫砂壺,一定要非常實用。


      壺的容量,壺嘴出水的順暢,壺把執握的舒適等等,都是壺藝愛好者所關注的,因為透過使用上的舒適感,可以產生情感,愉悅身心,百玩不厭,讓人珍愛有加。


 


      哪種紫砂壺的收藏價值最佳?是什麼原因讓玩家對此趨之若鶩?首先,因為全手工製作的紫砂壺是非批量生產,所以幾乎是獨一無二的,每把壺只有一個壺蓋與之相匹配。


       其次,全手工壺能反映出製作者當時的藝術領悟能力、篆刻能力等,玩家可在使用、賞玩過程中領悟制壺者的構思意境。再次,由於全手工制壺法的使用日漸稀少,精品也逐年減少,從物以稀為貴的角度考慮,全手工制的壺更是升值潛力無限。


 


來源: 雅昌精品導購   整理:胡艷波

S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瓷庫中國網)紫砂壺是民間收藏的大項,對於廣大收藏愛好者來講,在投資收藏紫砂壺時,要多提高自己的鑒定水平,以防陷入紫砂藝術收藏三大誤區。



正品宜興紫砂壺仿古壺-沈曉平手工作品


        一.是“土”的誤區,過去人們認為用紫砂壺泡茶最好,不失茶的原味。因為宜興的紫砂泥料燒製後具有雙重氣孔結構,吸水率高,具有一般陶瓷器皿所缺乏的透氣性。現在陶藝普及,不少人將紫砂泥料誤認為就是一般紫色土或配製出來的“紫砂泥”,顯然用它們做出來的“紫砂壺”在泡茶功能上是沒有優勢的。


 


       二.是“老”的誤區,許多人以為紫砂壺越老越好,專門藏舊壺、老壺。市面上有兩種造假方法,一是將泥料的表面作舊,方法是擦皮鞋油,像人手經常摸的樣子,看上去有古舊感,或者用強酸腐蝕作舊;二是將紫砂壺塗上白水泥用水去泡,做成出土效果。其實,衡量一把紫砂壺收藏價值高低的關鍵還是看藝術價值,並非一定是越老越好。


 


     三.是“色”的誤區,宜興紫砂泥由於其礦區、礦層分佈不同,其天然色澤多達幾十種,非常奇妙。天然紫砂泥質有紅泥,或稱硃砂泥、紫泥、本山綠泥呈米黃色、天青泥堪稱泥中黃金,出礦時呈綠顏色,十分難得和調砂泥等。但現在不少制壺者為了滿足人們的觀賞需求,在陶土裡隨意添加化學原料,最後製作出來的壺色彩雖艷,但泡茶就會有異味,其價值反而不高。


來源: 中國紫砂網    (整理:潘宏艷)


 

S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瓷庫中國網)面對近幾年飛速發展的藝術品收藏市場,紫砂壺收藏家劉曉發出了這樣的感慨。“一方面是火爆的紫砂壺收藏市場,另一方面是隨之而來的收藏亂像。”



    正品宜興紫砂壺小仿古 [沈曉平]工作品 


 “‘代工壺’、‘高仿壺’、‘化工壺’是收藏紫砂壺時需要加以甄別的‘歪壺’。


   


    ”劉曉表示,由於紫砂壺製作者的名氣不同,導致其作品價格差異巨大,“大師級作品的價格在幾十萬到上百萬元之間,知名工藝師作品的價格則在數千元至萬元之間,而那些名不見經傳的紫砂藝人,其產品卻只值幾百元而已,巨大的差價催生了‘代工壺’,而模仿大師作品,再蓋上大師的印章,這種‘高仿壺’也很難辨別。


    此外,對普通消費者傷害最大的‘化工壺’比比皆是,此類壺添加了化學成分,使得普通的陶土能產生紫砂的色澤,但它畢竟不是紫砂,無論是手感還是質感,都與真正的紫砂不一樣,會比較粗糙。”



        正品宜興[紫砂壺-福圓壺] 沈曉平獲銀獎作品 


         砂達人陳先生也表示,“目前市面上湧現的‘化工壺’讓人難以辨認,往往需要將之買回家之後,在養壺的過程中才能發現它是化工壺,因此,消費者要擦亮眼睛,千萬不要被低價所誘惑。”


       陳先生透露,上好的紫砂泥一斤就要上萬元,對於一把壺能賣到幾十萬、上百萬的大師而言,泥料成本的上升對其影響不大。


           一般工人為了降低成本,就會使用存在有害物質的泥料,於是就出現了所謂的“化工壺”,“這類‘化工壺’有的使用了非紫砂類陶土,有的甚者還會摻入‘氧化金屬物’,用以豐富壺的顏色,長期用這樣的紫砂茶具來泡茶,必然會影響身體健康。”


來源: 深圳商報   (整理:胡艷波)


 


 

S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紫砂壺保養法則



1、新購買回來的紫砂茶具,可以用細紗布稍加磨擦,再用水清洗後,放一些比較濃的茶葉水鍋裡煮沸,稍涼後,再點火煮沸,如此再三,取出晾乾後即可沏茶。


2、不論新壺還是舊壺,用開水沏茶後,紫砂壺體表面溫度較高,此時可用濕毛巾,或乾淨濕布,擦抹壺體,水印旋擦旋干,反覆多次,壺體溫度降後,亦可用手摩挲,因手掌有油汗,有利於壺體光潤。如此堅持三四月後,新壺大體可發“黯然之光”。


3、喝完茶要清理晾乾茶盤,要將茶渣清除乾淨,以免產生異味。


砂茶壺長期不用,應及時將茶渣倒出,以免發生霉變或產生異味。


4、徹底將壺身內外清洗乾淨。


不論是新壺還是舊壺,保養之前要把壺身上的蠟、油、污、茶垢等清洗乾淨。


5、實實在在的泡茶。泡茶次數越多,茶壺吸收的茶汁就越多,土胎吸收到一定程度,就會透到壺表發出潤澤如玉的光芒。


6、切忌沾到油污。茶具最忌油污,沾上油污後必須馬上清洗,否則茶壺吸收不到茶水,全留下油痕。


7、擦與刷要適度。茶具表面淋到茶汁後,用軟毛小刷子刷洗,用開水沖淨,再用清潔的茶巾稍加擦試即可,切忌不能用力地搓洗。


8、給茶壺休息的時間。勤泡一段時間後,茶壺需要休息,使土胎能自然徹底乾燥,再使用時才能更好的吸收。


來源: 瓷庫中國
(編輯:楊龍)


 

S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經過上千年的開採,尤其是現代大規模開採後,紫砂礦也面臨枯竭的危機。


於是,宜興市2005年開始實行紫砂礦禁采令,採取限量開採的措施。


由於原材料減少過去只要幾十元一噸的普通紫砂礦石,現在都已漲價到了上萬元。



 圖片源於網絡



   雖然紫砂礦被限量開採,但是市面上的紫砂壺數量卻一直有增無減。


   原因就是在利益的驅動下,一些黑心人採購不到真紫砂原料,就用假紫砂、劣質紫砂來充數。



      目前,市面上的紫砂壺,有的只要幾十元一把,有的幾百元一把,有的甚至幾千上萬元一把,可謂真假難分,良莠不齊。有業內人士稱,現在市面上的紫砂壺,70%至80%都是假冒或劣質紫砂。因為從價格就能看出來。



  一般來說,20年前的原礦紫砂泥料,1斤成品紫砂泥的價格至少在1000元以上。


  這還只是尋常的原礦紫砂泥。


  如果是本山綠泥這樣的稀有紫砂泥,價格則要高出好幾倍。


 而一斤紫砂泥,只能制兩把小品壺,制一把大品壺則還差一些。


  這樣,大家就能很清楚計算出一把真材實料的紫砂壺的成本價。


  如果加上工藝師的製作費、名氣等因素,一把精品紫砂壺的價格絶對不低。


這也是名家紫砂壺價格昂貴的原因。


  而那些幾十元的紫砂壺,即使是印了名家的印章的,都可以肯定是假貨。



文:紫砂世界論壇

S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紫砂壺的玩,是玩的紫砂本身的泥質優劣,玩的是窯燒的火。


泥質是自然天成的礦藏,是採礦練泥的技能,在幾噸的礦石中挑選幾百斤甚至幾十斤的上好礦石,的確需要慧眼和耐心,要去掉礦石中的多餘的鐵質和其它的雜質才能變成純淨的泥料。


也要有非常窯燒看火的本領。


在千度以上的高渦不偏不倚,高則變型上火蠟,也就是窯燒白光,外行認為是光亮,罩壺就算養上二百年還是老樣子。


因為過火讓泥中所含石英玻璃化的原因,罩壺便是廢品。


剛好的火侯、上好的泥料是沒有閃亮的細小白色銀星。


在自然光照下細看能有幾種反射的色光,反射的色光越豐富,泥質越好,反射色光呆板而又單一的就不可能是好泥質。


好泥質的另外一種現象便是用開水注入壺中能使壺的泥色變深,這便叫顯色性,變化越大泥質越好,可養性越大。


只有純正的好泥質才能養出如嬰兒肌膚的細膩手感;光亮如古鏡的典雅古樸之視覺感受;着色圓潤而深沉的古玉風範來。
玩壺也就是養壺,養壺也就是拿壺泡茶,也是人與物的交流和溝通的過程。


因為人是萬物之靈,用手或毛巾之類的柔軟織物摩挲的過程就是和紫砂壺的溝通、並賦於它靈氣。


所以常年日久它就能閃爍着五彩紛呈的光華。但是如果在二、三個月裡不去用它,包漿的光亮依舊,閃爍的五彩光華不見了,變得沒有生氣,但再使用幾天又會恢復昔日的光彩。
用什麼茶葉來養壺,根據本人二十多年的制壺和玩壺的經驗,第一當選是台灣高山凍頂烏龍茶,其次是福建安溪烏龍茶以及鐵觀音,再其次是紅茶。


因為烏龍茶、鐵觀音是半發酵茶,兼紅茶的性溫,綠茶的性寒而成為性溫和的中性茶,再者是烏龍茶、鐵觀音屬大葉種樹,葉片大而肥厚,茶脂豐富,所以當為首選;而紅茶雖屬小葉種樹,卻葉片含脂較好,屬全發酵茶,其性屬溫,湯色呈亮深紅。


養壺時比較容易上色,而紅茶中首當宜興紅茶最佳。宜興舊稱陽羡,其茶是自紅唐代至清代的貢茶之一,有詩為證:“皇帝未嘗陽羡茶,百草不敢先開花”。


而且宜興茶和紫砂本是在同一地理和物理條件下的產物,更具親和力,配合更加默契。


以上三種茶除這些原因外,還有一款是人自身的適應習慣,烏龍茶、鐵觀音其性中和適合飲用。紅茶性溫暖而且養胃,適合常年飲用,而且沒有其它的沖泡忌諱,故當選。而綠茶,原是細嫩葉芽炒青,(因為是在清明前採摘的)故其性屬寒,只能適合暑天飲用,色淺脂微,養壺時不易着色,最主要是綠茶細嫩不適合用紫砂壺沖泡,而且不能蓋壺蓋。如果蓋上壺蓋後茶湯發澀、發苦而改變了綠茶本身的性質和茶味。


紫砂壺沖泡綠茶只能用來茶藝表演。
   在玩壺時最好是用山泉水,因為它是自然之水沒有任何異味,不會干擾茶葉的香氣。


千萬別用自來水,因自來水裡漂白粉的氣味能直接破壞茶香的醇正,養壺就不必去一種茶一把壺,而是有幾個人喝茶,先用多大容量的壺。因是在沖泡烏龍茶、鐵觀音這樣的茶,不能被泡在茶湯裡過久,過久會變澀、變苦,茶湯變濁,茶葉被浸爛。


所沖泡的次數也絶對減少,所以選用適合人數容量的壺,是為了把茶湯倒干。


只要不用花茶來養壺,沖泡任何茶葉都不必換壺,只是因花茶花味太沖,會串壞別的茶香而已。


這些就是換壺的實質原因。
         現今市場上所看到的紫砂壺,價格在一二百元以下的屬一人每天生產好幾把的日用器皿,為了它們的賣相好看能賣出好價錢,會拿別的東西來做舊或叫做效果,來改變外觀,也會拋光上蠟。


     上的蠟一般有乳液狀蠟和石蠟兩種,拋光上蠟只是在壺表面不會在壺裡面上蠟,這些蠟只要沸水沖泡後乘壺的滾熱時用新菜瓜布(廚房用品)刷上二三遍,就可把蠟除去。


     只是那些做舊或做效果的比較麻煩,為了要求顏色內外統一里外都做舊。所以光用茶葉煮、浸、泡在短時間內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要用沸水沖泡茶葉,然後浸泡二三天換一次刷一次,二、三個月才可以把做舊的髒物去掉。


       而價格在幾百上千元以上的紫砂壺是那些制壺技術達到相當水平的作者在選泥、燒成、做工上已較講究,只是干拋一下,去掉壺上的窯灰塵,不會上過分的蠟。


   這些作品大可不必去費時浸刷,只要用沸水沖洗乾淨泡上茶葉就可以飲用。價格越高的壺,作者越講究,十天八天甚至一二個月反覆修改才能完成一把壺。


     就這些作品大都作者會先行試養,只要用沸水刷一下即可飲用。


  在養壺的過程中有很多人認為紫砂壺外有舊色內積茶垢,這才叫養壺。


     把紫砂壺搞得甚是油膩,明代的周高起在《陽羡茗壺系》中就有“此為書房雅供,若膩滓爛斑油光爍爍,是和尚光最是賤相......頗多名制而變舊後染,舒袖摩挲,唯恐拭去曰:“吾以寶色而”。不知西子蒙不潔,堪充下陳否耶″。


     所以養壺時要用新毛巾或絹布等柔軟織物在壺衝入開水時經常輕擦,茶湯溢出毛巾微濕最佳,這樣既能養壺也能除垢。


 二、賞壺
其實選購紫砂壺的時候已經開始了賞壺之行。先賞其形,紫砂壺在製作型態上可以分為仿真花器和傳統素器兩大類,仿真花器是自然界的動、植物為本而入藝。


諸如梅、竹、荷、青蛙等等。


這類紫砂壺要求製作精細,裝飾和實用結合要和諧,不牽強,也不要莫名其妙的誇張。


而素器是以簡單的幾何造型或圓或方,沒有任何的多餘粘貼裝飾物。


賞素器首先是要壺身、壺蓋豐滿,方器不內夾,圓型不瘦癟。


再看嘴、把、“鈕”組合的外切空間線條流暢無死角,在紫砂行業內有這樣一句師傅傳徒弟的教誨:“壺把隨着壺身走,壺咀順着把末出”。
           紫砂壺的第一功能便是使用,用手拿起壺把根據自己習慣一指按蓋上之“鈕”是否舒服,而且其它手指不觸及壺身,如果有觸及壺身等泡茶時就會燙手而拿不住摔壞。!?


       再賞其技,看蓋是否有徑向間隙,間隙不能太小,太小則緊,泡茶時會有茶梗卡在裡頭拿不出來,使勁拿,不小心會打破壺蓋;間隙太大在倒茶時,蓋容易掉落而損壞,標準是左右搖動時能聽到輕微撞擊聲,大約一毫米左右的間隙為佳。


       蓋邊線跟壺口線要整齊服貼成一線,轉動時不會出現上下太大的距離,還是成一線。


    方器和筋紋器蓋從各個方位蓋上都要吻合成蓋口一線,而且左右搖動都要有徑向間隙,太緊要有卡死之虞。


     只有壺蓋的掇邊上和壺口內做上暗榫,使蓋轉到壺口內暗榫鎖上才能提起整個茶壺。棧是在玩技術而已,不能以此為壺藝的高低、好壞標準。


    如果沒有特殊的暗榫而能提起整個茶壺,不掉落,那是廢品。


 三、藏壺
紫砂壺經過各朝代的文人藝術家們的介入參與尤其是清康、乾盛世以後,已從日用工藝器皿進入文人藝術品的行列。


 其時,有很多名望甚高的達官顯貴、皇親、八騎貴冑的文人藝術家們參與並留有不少作品至今。


他們有的在紫砂 壺上書畫,有的參與紫砂壺的設計與製作,其中留世作品最多的是陳鴻壽,其次瞿應紹(子冶)和金農等等人物。


再加上宜興本來就是一個物阜民豐之地,文化傳承的底蘊非常深厚,今有“教授之鄉”的榮耀之稱。


所以文人藝術家們在紫砂壺上不只是打一個烙印,而是注入並激發了紫砂壺本身的文人文化內涵,這文人文化的內涵就是紫砂壺的藏點所在。


  中華民族自春秋以來的文化主流一直是以仁、滴天下的儒、道文化。以和諧為追求,不偏不倚,一團和氣的應順其自然法則的中庸,為文人修道的最高境地。


無慾無求品自高的文人自我修養準則。


而紫砂壺質樸無華的泥質和光華內斂的色彩,正是文人藝術家們所追求的品質。


最可貴的是一把小小的紫砂壺卻能蓋涵和表達文人藝術家們的思想、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


      壺身、蓋、把、嘴、“鈕”外切空間的流暢之外,各部位都配合的恰到好處,把寬出一分不行,嘴長一分不行,短一分不能,“鈕”不大不小地和諧着所有的幾何部件,沒有一絲一毫的緊張、囂張和壓迫感反而是一種視覺感受上輕鬆與舒展,細細閲讀無處不滲透着靜虛的空靈,瀰漫著睿智的無為祥和。


     從時大彬到陳鳴遠、邵大亨、裴石民、陳壽珍、朱可心乃至顧景舟他們的作品無不滲透出文人文化的氣息和靈魂。無不滲透着“悠然見南山”的可玩、可賞、可讀、可藏的文人化內涵。


 

S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著名紫砂藝術家 顧紹培先生


     在紫砂造詣上,他鴻儒碩學。


 他是高風亮節壺的創造者;百壽瓶的設計者;“紫砂泰斗”顧景舟作品的重現者。
  在紫砂行業中,他影響深遠。


他是紫砂中堅力量的榜樣和導師;紫砂文化的深挖者與傳承者;紫砂創作的思考者與踐行者。
  備受矚目的的紫砂“大器”
  


       2006年,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審表彰大會上,顧紹培被評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這個稱號截止至今只授予了全國444位民間藝人。
  從1958年進入紫砂工藝,由學徒開始做到高級工藝美術大師,顧紹培師在紫砂行業裡面已默默耕耘50餘載,創新作品約100多個。
  這些創新作品最引人注目的還屬顧紹培製作的紫砂“大器”。2005年,顧紹培在自己六十歲生日時,製作了一把特大“高風亮節”壺。


通高達80釐米,能容水53公斤,濃縮了顧紹培制壺的精湛藝術。



  這已是他製作的第四把“高風亮節”壺。


   一把在台灣,在一次估價中,身價至少100萬;第二把被台灣黃正雄收藏,1999年台灣地震將壺震破,黃正雄請人用了430根18K黃金做成的金釘,將這把壺修補復原。
  如今,第四把壺被保存在“顧紹培紫砂藝術館”,貼上了“非賣品”標籤。
  顧紹培的“高風亮節”壺等作品出名後,許多贗品開始大量出現。


    一次,一個台灣商人找到顧紹培,讓顧大師幫忙鑒定一個他自己創作的“高風亮節”壺。
  但是那個紫砂壺還沒有從包裝裡面完全露出來,顧紹培就看出來是假的形似但神不似


    後來,那個商人很沮喪地拿着假壺走了。
  儘管如此,仿製者們依然樂此不疲。


市場上對於顧紹培作品的追逐,已非常激烈。


 從名流顯要到私人收藏家,顧紹培的作品都是他們首選的對象。


  這其中,不乏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這樣的政界要人。
  這些卓越成績的獲得,顧紹培說與自己的成長經歷密不可分。


   1961年,他師從陳福淵老藝人,專習花盆、花瓶的製作技藝。


1965年到1975年,他開始了長達十年的紫砂花盆設計創作。


  年到1985年,他又將主攻方向轉為做紫砂花瓶。
  上世紀70年代,宜興紫砂工藝廠70%的產品都是製作花盆,然後出口日本。


    陶瓷公司的領導發現,歷史上出現過很多優秀的紫砂花瓶,但現在能否再設計一些高檔的紫砂花瓶,成為一個難題擺在了領導面前。
  領導將這個任務交給了有創作“特大”作品經驗的顧紹培肩上。


    管當時從事紫砂花瓶創作的工藝師並不多,但顧紹培憑着自己的理解,敏鋭地感到,紫砂花瓶有着廣闊的發展空間。
  將辦公室和工作室合二為一,已是顧紹培的習慣使然。對於他而言,紫砂創作第一線已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多年來,顧紹培對紫砂創作有着自己的深刻體會。


   “要有自己的創作理念,要有自己的思想和本領,要有為生活服務的理念


     顧紹培說,有些人喜歡喝普洱,有些人喜歡喝鐵觀音,所以在設計作品的時候你得考慮到為使用的人着想,適合其喜歡的茶性、功能性你要幫人家考慮。
  走向世界的“百壽瓶”





     紫砂花瓶以美觀、大方而著稱。


    1978年開始,顧紹培主動承擔起設計紫砂花瓶作為展品,參加國內外各種展覽的任務。
  到1979年,他的花瓶製作技術已達到同行業內領先水平。


       年下半年,由顧紹培製作、由譚泉海鐫刻的一隻紫砂“百壽瓶”被送德國萊比錫國際博覽會參展,並榮獲金獎。
  “我當時也沒有什麼更多的想法,只是想把花瓶做好,能反映現代水平。


       ”顧紹培回憶道,那時每個晚上都幹到十一、二點鐘,沒有獎金,沒有報酬,完全靠自覺,並不是為了要去參展,得獎,主要還是從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上考慮。
  顧紹培巧妙地吸收了青銅、玉器、古陶文化的元素,將民族文化的精華元素融入到百壽瓶的創作中,同時還加入了自己新的想法。
  如今,顧紹培在創作作品時,不僅考慮傳統文化的傳播和發揚,還與時俱進地把他和現代文明結合起來
  複製“紫砂泰斗”的“雪華壺”
  在紫砂圈,能獲得“紫砂泰斗”顧景舟指點的人並不多,而在顧景舟的肯定和授權下,拿着他給的圖紙和尺寸,去複製他的作品,更是鳳毛麟角。
  顧紹培便是這鳳毛麟角上的一員。


       1990年第二屆陶瓷藝術節前夕,宜興陶瓷陳列館被盜,顧景舟12套41件紫砂作品全部失竊,其中包括雪華壺。
  這可急壞了藝術節的主辦方,為了保證陶藝節如期開幕,顧景舟和紫砂廠領導當即決定讓顧紹培複製雪華壺。
  雪華壺是顧景舟上世紀70年代的創新作品,屬於小紫砂陶藝中的一種,寓意瑞雪兆豐年。
  但複製“紫砂泰斗”顧景舟的作品並非那麼容易。


      “這個要有紮實的基本功,憑水平才行。”顧紹培說,顧老和廠領導親自決定安排誰來做他的產品,說明了他們的信任和重視。
  事實上,1963年,為日本定製多批大型紫砂花盆,顧景舟就帶領過顧紹培開展工作。如今,任務變成了複製大師的代表作雪華壺,顧紹培感覺到巨大的考驗。
  這段經歷不僅增進了顧紹培和顧景舟師生情誼之間的濃濃情誼,還拉近了顧紹培和大師顧景舟壺藝的距離。
  “當時尺寸只有顧老知道,所以我做的六方雪華壺,現在很多人做的都沒法比。


      ”在採訪現場,顧紹培拿出一把雪華壺的樣品,向我們介紹着雪華壺的特色。


      儘管其中有一點點在燒製的過程中燒壞了,出現了一點點裂縫,但是他仍見證着顧紹培向大師顧景舟逐漸靠近的足跡。



  雖然不是“紫砂泰斗”顧景舟的嫡系弟子,但顧紹培從小就對顧景舟的名字不陌生,且一直把自己當做是顧景舟的學生。
  “學生是我最得意的作品”
  與創作相比,顧紹培更在意的紫砂藝術的傳承。他說,他最得意的作品還是他的學生。
  從藝50年,顧紹培培養了無數學生,其中的佼佼者有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江蘇省工藝美術名人許艷春,高級工藝美術師華艦莊鬰林,工藝美術師陳依群,還有他的三個女兒、女婿及外甥。
  2008年,顧紹培被選為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這既是對他多年來,在紫砂藝術傳承方面,做出的貢獻予以肯定,又是對他日後工作的一種展望。
  1982年,紫砂廠正式招收新一批學徒,領導開始讓顧紹培帶學生,重點做壺,臨蘑研究、分析陳壽珍的掇球、仿古。
  在授課的過程中,顧紹培除了注重紫砂技藝的傳承,還嚴格要求自己的學生:先要做好人,再能做好壺。
  紫砂藝術不是舞台表演藝術,而是生活實用藝術。


         ”他告誡自己的學生,誠信務實、踏踏實實做事的同時,還得細緻地觀察生活,為生活服務。
  平時,顧紹培非常喜歡造型很新穎的事物,特別是一些現代兵器,這給他的創作帶來了許多靈感。
  在帶徒弟的過程中,顧紹培根據自己的實際經驗,總結出七條經驗,如應知要領與基礎相結合、操作示範與自習訓練相結合、全過程操作示範與分解操作示範相結合等,將紫砂藝術的傳承落到實處。
  為了協調好自己紫砂創作和培養學生的時間分配,上世紀八十年代,顧紹培就提出“三三制”的任務,即生產任務、創新和培養接班人三大任務,各占他工作的三分之一。
  他認為,“三三制”要是做好了,自己肯定能成為一名合格的職工,大家都能這樣做,那什麼工作都好開展。
  實際上,多年來培養學生佔據了顧紹培很多心血。


  “這五十多年來有一半的時間花在做花盆上了,還有帶徒弟,這幾年也作品少。


      ”回顧自己的紫砂生涯,顧紹培說,自己作品總量沒有太多,但帶學生那些年是他精力最旺盛的時期。
  顧紹培在努力帶好學生的同時,年年都有作品獲獎。雖然很辛苦,但是看到自己的學生已成為紫砂行業的中堅力量,他還是感覺很欣慰。


編輯:淘壺人    

S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紫砂七大老藝人年譜
  1890年:清光緒十五年,任淦庭出生於宜興陸平村一戶民間藝人家庭,原名干庭。


陸平村自古傳承民間工藝——刻紙,任家又是村上刻紙好手,世代相傳。


沿至任父一輩,家道中落,刻紙技藝雖已相當精巧,然畢竟為閒時興趣所致,生活比較清苦。


任家除長兄淦坤繼習父業,精於研習刻紙技藝外,余兄弟三人均另行擇業。任淦庭幼時只唸過三年私塾,卻極為刻苦好學,常折樹枝席地作書寫字,被鄉人視為奇才。



任淦庭


  1892年:其年,吳雲根出生在一個平民家庭。因家境貧寒,他13就在蜀山跟隨師祖汪根寶學紫砂壺藝,靠悟性和求知慾,3年學成滿師。


其時,清光緒三十年間,清廷已顯衰敗,經濟日漸蕭條,紫砂窯場不大景氣,制壺難以度日,吳雲根年少氣壯,便經常依靠幫人運泥坯和挑窯貨為生,這一階段,他對制壺從不間歇,稍不滿意,隨手摔掉。


當時,吳雲根以又快又好蜚聲壺界,以擅長筋紋器為勝,所制線圓、弧菱、竹段、傳爐等無不精妙,同門中有”聲名蓋乃師,來者有幾人“之褒譽。



吳雲根


1892年:裴石民出生於宜興蜀山一個普通的豆腐作坊業主家庭。


祖父至父親一代,均以開豆腐店為業。因“裴氏豆腐店”業主勤儉操持家業,生活亦過得去。石民小時候叫雲慶,至七歲念私塾時,由私塾先生改名“德銘”。



裴石民


  1897年:王寅春生於江蘇鎮江一戶貧民家庭。父王金寶(又名金大),原為鎮江做小燒賣出身。


由於生活貧苦,清光緒二十六年(1901年),王金寶率妻王陳氏和4歲的兒子王寅春及剛出生的兒子王伯生來宜興,開一小鋪,以做小燒賣(開麻糕店)為生。



王寅春


  1904年:朱可心生於宜興蜀山北廠一戶平展家庭,他原名開張,學名凱長。


父親朱伯榮,以編蘆席為生,後開張雜貨店。


可心從藝是受清末民初制壺名手黃玉麟一把壺、一塊匾的熏陶和影響:一把壺,即朱可心父親朱伯榮所珍藏品玩之物—黃玉麟所制的魚化龍茶壺。


       閒暇之時,朱伯即用魚化龍泡茶品茗,朱可心經常趁父不注意,撫摸茶壺,用手把壺蓋上的龍頭伸出伸進,為此少不了挨責受罵。黃玉麟的魚化龍在朱可心幼小心靈裡留下了很深影響,以至於當父親不慎將壺摔碎,十歲出頭的朱可心哭得十分傷心,還生了一場病。


      一塊匾,就是制壺名手黃玉麟於光緒21年(西元1895年)受蘇州吳大澂之聘,至[愙齊]精製各式茗壺後,吳大澂親自定製,親手書寫,派人送至蜀山黃玉麟家中的一塊橫幅中堂匾額,上書[壺家妙手]四字。


        這塊匾額,可心小時候曾見過,用紅木製成,[壺家妙手]四個字用陽文篆書描金,後有[愙齊][吳大澂]之款識,掛在黃玉麟家正門中堂,佔據了黃玉麟家中堂大塊牆面。


朱伯榮告訴可心:黃玉麟當年去蘇州,是被蘇州兩公差押解去的,沒人知道去幹什麼。


玉麟走後,家人日夜擔心啼哭。


三月後,吳大澂派人送來錢糧,捎口信說公差誤會,把[請]誤以為[押],才知道黃玉麟是被請去制壺。


三年後,黃玉麟載譽歸鄉,吳大澂送來橫匾,窯場引起轟動。


黃玉麟為家鄉蜀山爭了光,一時傳為美談。


可心沒有繼承父親編蘆席、開雜貨店,而是從藝學制壺,可以說是受了黃玉麟一把壺、一塊匾的影響。


朱伯榮經常拿黃玉麟制壺爭來一塊匾的事反覆講給朱可心聽,其實就是要他長大後像黃玉麟一樣能光耀門庭。可心記住父親的教誨,直到年老時還常嘮叨,正像可心內心表白的[雖然沒拜黃玉麟為師,但心裡一直拿黃玉麟當師父!當耀門庭也好,為家鄉爭光也好,這些都屬於傳統美德範疇。可心帶著這種美德從藝學藝,可說是為樹立正確的藝德觀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朱可心


編輯:淘壺人      2013-07-01

S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圖為展覽現場    (宜報/文 寧勤征/攝) 

宜興紫砂首次被凡爾賽宮收藏


[本報訊]


    應美國洛克菲勒集團巴黎市政府邀請,我省工藝美術大師呂俊傑於6月12日攜自創的“陰陽太極”壺“生生不息之團聚”壺兩件作品,與冷軍等中國藝術家一起赴法國,參加在巴黎舉行的“凡爾賽宮藝術之旅”。


      作為此次藝術之旅的“重頭戲”,中國藝術家作品展於法國當地時間6月16日晚在巴黎斯坦內茲藝術館隆重揭幕。此次展覽,展出了呂俊傑等7位中國藝術家的作品。
  “凡爾賽宮藝術之旅”由美國洛克菲勒家族第五代掌門人史蒂文·洛克菲勒先生發起,凡爾賽宮和巴黎市政府主辦,羅斯洛克文化藝術集團承辦,6月12日至17日在法國巴黎舉行。


       法國當地時間15日晚在凡爾賽宮舉行的晚宴上,史蒂文·洛克菲勒夫婦,歐美各國著名收藏家、企業家等共200多人共同歡迎了來自中國的藝術家們。


        據悉,呂俊傑創作的“陰陽太極”壺還將被用於慈善拍賣,主題為人與自然和諧的作品“生生不息之團聚”壺則被凡爾賽宮永久收藏。這也是紫砂藝術品首次入藏凡爾賽宮。
  


    編輯:淘壺人     發佈日期:2013-06-18

S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可清心也"這四個字看似簡單,卻深含至理。



        無論掌中的杯蓋如何旋轉,這四個字都可以成句:
        心也可清,清心也可,可清心也,也可清心。
        而且每一句話看似相似,卻有着不同的意境。
        與其說這是中國文字的奇妙,何嘗又不是在說一杯茶水的奇妙。



        茶水的功效很多,解渴、提神、清心,據現今的醫學證明茶還能防治多種疾病。


     而人之愛茶,無不與茶的"清心"相關。這一點,最與人的精神相契合。
        據說,乾隆下江南時,看江上無數船帆竟走,問隨從紀曉嵐:"這江上有多少條船?"紀沉思片刻答道:"兩隻船。一隻為名,一隻為利。"乾隆對其所答很是滿意。天下熙熙皆為名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們都迷醉於此,而不知覺醒。
        茶,可清心也。常飲清心之茶,除名繮,消利鎖。
在滾滾紅塵之中,保持一顆純淨的心,無論世事怎樣變化,都能夠淡然處之,隨遇而安。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茶,可清心也。



        這就是人們從一杯清茶中所參悟出的茶禪之道吧。


  在清代同治年間,一個縣衙招一名師爺,告示貼出後很多人報名應試。


     縣太爺決定擇日公開考試已示公正,這天縣太爺把所有應試的人召集在縣衙大院,在桌上放了一把紫砂壺讓大家用這把壺每人做首詩,大家都在用盡腦汁盡情的描述着紫砂壺的造型、神態......


     只有一個人在那裡靜靜的座着即沒動筆也沒左顧右盼,等所有人把考卷交完後,這個年輕人站起身就走,縣太爺忙攔住問他你為什麼不答題或做文章?年輕人回答:縣太爺你的答案已經在你的紫砂壺上了,縣太爺笑了笑說:年輕人說說看,年輕人指着紫砂壺蓋上的四個字“可清心也”說:可清心也,清心也可,心也可清,也可清心。
        縣太爺大笑說我的師爺就是你了。此詩每一句話看似相似,卻有着不同的意境,這就是中國文字的奇妙之處。



編輯:淘壺人

S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紫砂壺的使用,因材質的特點,表現一種其他器皿所無法企及的優點,那就是在於它於使用者能進行感情交流。


   對它傾注的感情越多,常加摩挲寶愛,它對你的回報也越深沉,越發可愛,光潤古雅,故最好的茶壺不要束之高閣,而應該經常使用把玩。


明人周高起說過:“壺經用久,滌拭日加,自發黯然之光,入手可鑒。”這句話,實際上是用壺,養壺的根本之法。


具體做法,步驟大致如下:
  1.新壺購置回來後,可用細砂布稍加磨擦,千萬不要用粗砂布打磨,以傷表皮(有的壺作者在出手時已作處理),先用水用或布洗擦去處表面的塵灰和內裡的陶屑,然後放較溶的茶葉水鍋裡,或中連同茶葉,小火煮沸,沸後不久即可熄火,用餘熱燜壺直到茶水稍涼再點火煮沸,如此再三,可使新壺土味盡去,也使新壺初次受到滋養。


 待完成此工序後,取出新壺自然晾乾便可沏茶使用。


這並不是必要的程序,其實新壺到手,洗淨後用開水泡上二次,即可沏茶。
  2.不論新壺,舊壺,用開水切茶後,壺體表面溫度較高,此時可用濕毛布,或乾淨濕布,擦抹壺提,水印旋擦旋干,反覆多次,壺溫稍降後,亦可用手摩挲,因手掌有油汗,有利於壺體光潤。如此堅持三四月後,新壺大體可發“黯然之光”。
  3.茶壺長期不用,或因疏忽未及時將茶渣傾出,發生霉變或產生異味,可在消除霉味變異味茶渣後,注滿開水,稍晃數下傾出,旋即沒入涼水中,異味可處,若一次不行,可反覆2-3次,總會有滿意效果,且不用擔心茶壺會因熱涼急變而發生暴裂。


這就是古人所說:“壺宿雜氣,滿貯沸湯,傾即沒冷水中,亦急出水瀉之,元氣復矣。”
  4.茶壺最怕沾上油污搞得髒兮兮的。明人周高起就指出:“若膩滓爛斑,油光爍爍,是曰和尚光,最為賤相,”如果這,就如同讓西施蓬頭垢面一樣。   


    壺體若沾上油污,可用手摩挲擦去,若油污過重,亦可用細布稍沾洗滌劑輕輕擦拭,然後再用手摩挲,讓壺體發光,出現本質美感。但古壺古物就沒有必要去該頭換面,留下古美感也是體現年齡的具證。總之要對具體對象具體正確處理,不能作一法律。
  5.不要將茶渣長期存放在壺內的方法來養壺,雖然紫砂茶壺有越宿不餿之說,但時間稍長,仍然會發生異味,特別是夏天茶葉更易發酸發餿,這樣會影響壺內茶山的形成和積累。


 把茶湯留在壺內陰乾,日久累積茶山,也要注意適時適度分寸掌握,以茶湯不變質為宜。
  6.台灣已有一套完整的符合台灣茶道的養壺,用壺方法:
  黃墩岩編著的《中國茶道》一書就用壺養壺有如下文字:
  壺的保養通稱為“養壺”,養得目的在使其能善於“藴味育香”,並使其壺能煥發本身渾樸的光澤。此乃由於陶壺有吸水性,若是長期吸附茶質,確“助茶”的功能。
  對於茶道中人而言,養壺絶不是品茗的目的,但一把維護得法的茶壺,能夠提升品茗目的之實踐,卻是被肯定的。
  養壺就如同培養樹苗般,掩苗助長則難免有失自然形成之功,所以養壺也不必急於一時,只有要平常多加使用並維護得法,就能如同接受天地自然滋養的幼苗,不必人為附加補養也可成器,而且更加珍貴。



編輯者:淘壺人

S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季益順-漢風提梁壺      


季益順 《紫泥漢風提梁壺》 15.5×16.8 cm。


 


   作者將筋紋器與提梁的概念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


   壺把雄壯有力,線條簡練明快,上部舒展至於身桶銜接處又逐步收緊,收放恰到好處。


  壺蓋上盤踞兩條螭龍,昂首向上,目視壺鈕。


壺身桶筋紋起伏有致,線面過渡自然,整體給人以大氣飽滿之感。
        紫砂大師季益順是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紫砂行業協會壺藝專委會副主席,收藏鑒賞專委會副主任、副總工藝師,江蘇陶瓷行業協會陶瓷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市人大常委,江蘇省人大代表。
        紫砂大師季益順1960年出生於宜興陶瓷世家,1978年進宜興紫砂工藝廠,師從著名紫砂陶藝家、高級工藝師高麗君學藝。


  1983年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學習深造。


作品形成了花素相融、賞用皆美、風格獨特的壺藝流派。


    2006年,《江南水鄉一景》五件組壺獲第八屆全國陶瓷創新設計評比金獎,作品《紫氣東來》被中南海紫光閣收藏,另外,多件作品參加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展評,獲金質獎。
        在紫砂藝術探索中心,紫砂大師季益順把繪畫、浮雕與壺體有機結合,創作作品以[新]、[特]、[精]、[巧]、和實用著稱於世,題材寓於詩意,造型優美,作品曾多次在國內外大賽中獲獎,近幾年多次榮獲首屆、二屆、三屆中國  .


(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金獎、銀獎,並多次在電視台、報刊雜誌中作專題介紹。


編輯:淘壺人       2013-06-28

S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壺新泡首先要決定此壺將用以配泡哪種茶。


     譬如重香氣茶或重滋味的,如果講究的話,都應專門有備泡的壺,同時也可使新壺接受滋養。


方法是用乾淨鍋器盛水把壺淹沒,用小火煮壺,將茶葉同時放入鍋中同煮。


等滾沸後撈出茶渣再稍等些時候取出新壺,


置於乾燥且無異味處隨自然陰乾後即可使用。



新壺使用時應首先用茶湯燙煮一番,


一則可除新的煙土味和洗滌除污後即可使用。



舊壺重新使用,應做到每次泡完茶後,將茶葉渣倒掉並用熱水滌殘湯,


以保持清潔,合乎衛生。



注意“壺內茶山”。


有些人泡用完後,往往只除去茶渣,而往往將茶湯留在壺內隨壺陰乾,


日久後累積茶山,但如果維護不當,壺內易生異味。


所以在泡用前應以滾沸的開水沖燙一番。



把茶渣擺存在壺內來養壺,這種方法絶不可取。


一方麵茶渣悶在壺內易發酸餿異味,有害於壺,


另一方面紫砂壺能吸附熱香茶味,所以殘渣剩味實無益於紫砂壺。



壺在使用時應做到經常擦試,並應不斷用手撫摸,久後不僅手感舒服,


而且能煥發出紫砂陶質本身的自然光澤,渾樸潤雅,更能耐人尋味。



在清洗壺的表面時,可用手加以擦洗,洗後可再用乾淨的細棉布或其它較柔細的布擦試,然後放於乾燥通風又無異味處陰乾,久而久之,你自然會與這把壺發生較深厚的感情。



信息來源:淘壺人

S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圖片
  


一把紫砂壺價格上千萬?確實如此。


   難怪有“人間珠寶何足取,宜興紫砂最要得”之說。


 中貿聖佳國際拍賣有限公司2012春季藝術品拍賣會“紫玉金砂·紫砂壺專場”將於7月18日舉辦預展。


   近些年,紫砂壺市場可謂大起大落,掀起千層浪,“紫砂熱”曾幾度令藏家為之瘋狂。


  很多人甚至認為紫砂收藏已躍居主流收藏領域。2012年,紫砂壺又將呈現怎樣的態勢?續寫高價神話抑或其他?


  炒作應理性看待
  在藝術品市場,紫砂壺多出現於雜項之列。


      隨着紫砂收藏者的不斷參與,如今的紫砂收藏市場已今非昔比,國內甚至出現了一批紫砂專項收藏家,紫砂專場也成為拍賣公司一大特色。


    中貿聖佳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經理王潤生認為:“紫砂壺的歷史、文化、藝術和收藏價值,使其成為藝術品中的一朵奇葩。


      一般來看,紫砂壺的價值可從作者知名度、作品風格、製作技藝等方面考慮。”
  就目前的市場來說,無論是紫砂壺還是其他藝術品,都很難保證價格體現價值,尤其是老一輩名家作品。


王潤生表示:“藝術是無價的,不同作品之間無法進行比較。老一輩紫砂藝人的作品,其價格受許多因素的影響。


比如,老一輩紫砂藝人所生活的年代和歷史背景會影響作品目前的價值,然而我們不能要求生活在一個世紀或者半個世紀以前的人有成熟的市場意識,


‘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那個時代的價值不是這個時代的衡量標準。我們的市場體系是建立在國家強盛,經濟發展的前提之下。


          比如顧景舟大師生前恰逢新中國建立初期,百廢待興,作為紫砂藝人,其特殊性就不言而喻了。


如今,他的諸多弟子也都是紫砂界的領軍人物。


顧景舟大師技藝精湛,從藝嚴謹,作品流傳不多且為精品。


而與他同時代或稍早於他的制壺藝人,在知名度、價格等方面都遠遠不能望其項背。”
  20世紀80年代,炒作成就了紫砂壺,也令其投資聲譽下降,不過,近年來紫砂壺的價格又開始攀升。藏家和投資者應如何理性地選擇紫砂壺?


         王潤生認為:“目前紫砂壺的價格一路上揚,有紫砂藝人人為炒作,也有投資者的市場運作,但有人曾經生動地比喻,如果收藏是一頂皇冠,那麼紫砂就是皇冠上的一顆明珠。


   時至今日,紫砂收藏已經成為市場的新生力量逐步崛起。


     炒作有利有弊,要客觀理性地看待。


      一類藏品受到收藏家的青睞要經歷一個推廣的過程,但凡事要有‘度’,許多人在巨大的經濟利益面前肆無忌憚,醜態百出,這樣的現象不只出現在紫砂壺收藏上。”
  王潤生還告訴新金融記者,紫砂獨特的藝術語言令其擁有了諸多的鐵桿“粉絲”,紫砂收藏多發生在坊間,而不是拍賣場。


“幾十年來,在江蘇陶都宜興,很多收藏家直接與紫砂製作者進行交易。


       這也從另一視角見證了紫砂製作者在藝術風格、製作技藝等方面的成長以及在價值體系上的成熟。


       從另一方面來說,收藏者也是受益者,收藏並不等於投機,而是一種美好的傳統。其實收藏家中最可怕的是投機者,投機者無所忌憚,沒有底線。”
  


        中青年藝術家嶄露頭角
  對於當前紫砂壺在拍場的表現以及未來的走勢,王潤生認為:“自古以來,藝術品市場的繁榮與國家的經濟發展息息相關、密不可分。近年來,國家進行房地產調控,大量熱錢湧入紫砂市場。


       與書畫、珠寶、玉器等相對成熟的收藏門類相比,紫砂壺市場尚處於初級階段。


  從近幾年的拍賣行情來看,紫砂可以說是一枝獨秀。


       尤其是2011年,紫砂拍賣佳報頻傳,嘉德、保利等拍賣公司的紫砂專場也逐漸成為收藏、投資的主要途徑之一,也正是這一兩年紫砂的持續高熱,紫砂的實用價值、藝術價值正在回歸。


     在以後的幾年內,紫砂拍賣將逐漸回歸理性。”
  中貿聖佳舉辦紫玉金砂·紫砂壺專場,徵集情況如何?


       推出紫砂壺專場又有何意義?對此,王潤生表示:“中貿聖佳作為國內知名的拍賣公司,在藝術品市場有着不俗的表現。


         本次專場是中貿聖佳與當代紫砂名家首次進行深層次交流,此次徵集到了鮑志強、毛國強、曹婉芬、周桂珍、呂俊傑、范建軍等10位工藝美術大師的作品,其他拍品亦是大師子女、嫡傳弟子等中青年實力派構成,在數量上雖不能稱多,卻也星光熠熠。”
  


        近幾年,紫砂壺拍賣漸成氣候,無論是明清時期,還是現代名家製作的紫砂壺,均受到藏家的追捧。而且與往年不同的是,中青年藝術家的作品也小有規模。


         王潤生認為:“江山代有才人出,中青年的崛起讓整個藝術界為之欣喜。


   他們正處在藝術創作的高峰期,年富力強、精力充沛、作品風格處於逐漸成熟的階段。


     另外,從收藏的角度來看,他們的作品價格適中,是投資的黃金時期。升值空間大。


     ‘大浪淘沙始見金’,他們能夠在千萬紫砂藝人中嶄露頭角,說明其作品已經通過了檢驗,正是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有良好的創作心態,紫砂藝人的前途是光明的,也一定會受到藏家的青睞。”
  


        收藏途徑是關鍵
  紫砂壺行情看漲,市面上的紫砂仿製品也大量出現,混雜其中。


王潤生表示:“藝術品只要有市場就會有人仿製。


 紫砂的鑒別只要掌握了方法,鑒定並不難。


    當代大師在幾十年的陶藝生涯中都建立了自己的防偽體系,只要銷售渠道正確,就不會有問題。已故大師的作品,也可以由其子女和弟子進行鑒定。


     鑒定較難的是老紫砂壺,一般可以通過泥料、製作方法、作品風格等角度進行識別。”
  有人說,紫砂壺的真偽鑒定難度遠遠大於瓷器,真偽之間有雲泥之差,價值則有天壤之別。


    在王潤生看來,找對收藏的途徑,真偽也不難分辨。


        “一般來說,獲取名家紫砂的途徑有以下幾個渠道:


第一,與藝術家本人直接聯繫。


第二,藝術家設立在各處的代理銷售處基本上會有完善的作品鑒定方法。


第三,資深收藏家手中流傳有序的作品。


第四,拍賣場。


知名拍賣公司徵集的拍品,大部分都是流傳有序的收藏品或者直接取自作者本人。


         ”王潤生接著說:“仿製與真跡的價值有雲泥之差並不奇怪,但仿製品也有高低之分,低劣的不可取,高仿類或可一玩,但不具有收藏價值。


    收藏的價值在於唯一性、量少而精。”
  那麼,紫砂壺有無出現泡沫的風險?王潤生認為:“藝術品投資當然會有泡沫。


   因此,投資之前,要對作品的作者進行充分瞭解和研究,之後再收藏。


  不過,紫砂收藏的泡沫相對容易甄別,這需要收藏家用心體察,客觀冷靜地收藏。”
 
 
 本文:摘錄自宜興紫砂陶論壇

S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往“情”深——美人傳奇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美人"不僅在我們國內家喻戶曉,在世界上也享有一定的美譽。


千年來,人們以"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分別形容西施、王昭君、貂蟬與楊貴妃四位女子的絶代芳姿。這種形容既生動又含蓄,給人們留有充分想像的餘地。


僅僅這八個字,卻包含着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四個小故事,也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四大美人有着傾國傾城之貌,在歷史的大事件中她們曲折動人、救國救民的傳奇故事,被民間廣為傳頌。


 


范偉群,創作時,也取材典故“西施浣紗”、“昭君出塞”、“貂蟬拜月”、“貴妃出浴”,通過紫砂來表達人物的氣質、情緒。


四件作品有着“喜怒哀樂”的情緒感染力,也有風花雪月的浪漫情懷在其中。


無論是情緒還是情懷,作者着重表達了一個“情”字。以襯托、對比、象形等方式表現,脫去了人物的俗氣,多了詩情畫意的浪漫。



 


西施浣紗


鳥驚入松蘿,魚畏沈荷花。


作者以段泥制壺,色彩亮麗如一抹清麗身影,與溪水的清靈相映成趣,給人以美妙的想像,這也是未入宮廷的西施最純潔的形象表現。


壺把以象形手法表現了一隻玉手浣紗,隨水而飄漾開的紗,當手晃動時,水和紗也隨之起舞,此情此景宛在眼前,水聲與嬉笑聲竄入耳中,壺把與壺身不僅如此形象過渡,且作者以陶刻刻畫幾尾游動的魚兒表現歡快,也將西施浣紗的情景渲染得更生動。


壺鈕則是見此美妙情景而動容,忘記飛翔的落雁,再一次增加了整把壺的歡快情緒。生動而不造作。



昭君出塞


翩翩之燕,遠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壺身造型取自蒙古包,圓似穹廬,籠蓋一片段泥表現沙漠含情慾說無語處的幽情。


作者以兩種泥色,表現新嫁的喜與和親的悵然之情。


整個意境在這種色彩的對比中渲染得更加濃烈,段泥代表着沙漠的蒼涼、廣袤,在壺身蔓延,代表了出塞人的心情悠長思遠,一種距離上的遙遠帶給人無限思量;壺身泥色紅潤,喜慶之中,暗含着對故鄉的情思,這紅代表了心境的深遠。


兩者對比更現實出昭君出塞的大義和無奈。壺把以飄帶被風吹動,輕撫琵琶,一彎壺嘴,雖飽滿而在嘴口收斂,正呼應了昭君欲說無語的心情,壺把與嘴又把“方調琴上曲,變入胡笳深”的情景展現眼前。



 


貂蟬拜月


高貴典雅應為貂,歌聲婉約當屬蟬——《貂蟬賦》


明月當空,有美人信步閒庭中,燃香拜月寄情思。


作者以圓的光潔圓潤為壺身來襯託人物氣質的端莊,以矯枝、秀麗的花來渲染人物的秀雅內涵,以豐腴的二彎嘴來渲染人物身姿的聘婷婀娜。


壺身深沉的色彩代表了時間,代表了夜色,壺鈕就是那夜色裡的一輪明月。


月光之中,玉蘭樹下,貂蟬身姿聘婷秀雅,表情端莊,似有所思,思己或思國,待人猜想。


整件作品,作者摒棄直抒胸臆的表達手法,而是以委婉的對比來營造出這個氛圍,在這氛圍之中,有美人如此。



貴妃出浴


華清鴛鴦羞海棠,荔枝策馬躍紅塵。


壺身為玉乳的造型,壺把為貴妃豐腴手臂的抽象表現。


這形體以線條的變化與面的結合來表現,但作者又加入了對比。


以貼塑方式塑造出飄帶隨意繞身,在水氣的氤氳中,半遮半掩的出浴狀態。光與花的對比,人物及場景的形象立刻豐滿了起來。


此壺泥色紅潤,色彩的飽滿與壺身圓潤,引發人浪漫的想像力,情景在腦海中再現。


這也是對貴妃的抽象表現,以及那小半生雍容華貴宮廷安逸生活的表達。


紫砂已然成了一種連接,而不僅僅是材質。作者對四大美人的傳奇故事充滿了浪漫主義的想像。


情境隨型已定,情思卻由形而遠。
 
 
本文來源:珍壺軒     

S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45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