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轉載.分享 (4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星火燎原燒核四(趙少康)



20130322



 


國民黨打開公投這個潘朵拉的盒子後,現在就像騎上了老虎背,上也不得,下也不得。



 


公投是民進黨的寶貝,一向玩得得心應手,國民黨看得心動,也想拿來玩一玩,一開始見獵心喜,覺得將了民進黨一軍,後來愈玩愈不好玩,「小孩玩大車」,快玩不動了,跑進別人的陣地,用別人的戰法,犯了兵家大忌。


「核四公投」如果是民進黨提出,會被認為只是反對黨的杯葛,但是由國民黨提出,就賦予「核四公投」充分的正當性,各種動能會源源注入,愈滾愈大,沒人能控制得住。


       台電長期以來不受信任,說什麼大家都不聽,原能會又被認為官官相護,抓小放大,號稱社會良心的核能學者,不少因拿了台電、經濟部、原能會的研究經費,被批評有利益衝突,政府只好宣稱從外國找專家進核四檢查半年,問題是這些專家是誰?


 


背景禁不禁得起檢驗?如果不能在進廠檢測前就昭公信,半年後他們不管說什麼,大家還是不信。



停建違憲立院解套



     核電廠因需大量海水冷卻,都蓋在海邊,台灣除了東部岩岸,最美麗的沙質海灣,一是北海岸,一是恆春、墾丁,台電一傢伙就在這二處世界級景觀的海岸蓋了四座核電廠,每座佔地龐大,都可興建四到八部機組,台電都只先建兩座,留著空地徐圖再建,這種「佔地為王」、「先建先贏」的心態令人氣憤,我在環保署長任內就為此屢次撻伐台電,而台電對台灣電力需求的預估,也受到各界的質疑,以垃圾處理為例,以前到處垃圾大戰,自從推動垃圾分類再利用及垃圾袋收費之後,很多焚化爐竟然發生垃圾不夠燒的情形,誰說用電一定會無限制成長?


 


政府及工業界做了多少節能的努力?


 


台電的電力分配及輸送有沒有達到最高效率?台電口口聲聲說核電便宜,但我高度懷疑台電低估了核電廠的除役及核廢料處理費用。


      有一度因為要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核能發電似乎成了「必要之惡」,但福島核災讓人擔心:台電的水準比東電高嗎?台電的工程師比東電強嗎?


     如果東電會發生問題,台電敢保證不會發生嗎?核電廠固然可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但核廢料至今無法處理,24千年半衰期的威脅完全抵銷了對環境的益處,還綽綽有餘。
       


     我估計「北北基宜」逃命圈的公投投票率不會低,很可能會超過50%,結果大概是8:2反對續建核四,到時候不論別處公投結果如何,中央政府還建得下去?
          


    江宜樺院長曾在立院表示不經公投就停建也是選項之一,這種態度是對的,核四又不是馬江決定興建的,陳水扁下令停建核四造成後續工程及整合困難也不是馬江需負責的,馬江何不保留一點彈性?我也看不出江宜樺有為評鑑或公投下台的必要。


        郝龍斌市長昨天已明確表示不信任核四安全無虞因而支持停建核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郝龍斌已點燃第一把火,停建的違憲顧慮可由立法院解決,執政者應趁著還來得及趕快懸崖勒馬。



 


趙少康傳真
作者為廣播電視主持人


S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誰統戰誰(趙少康)


《我是歌手》在台灣及大陸兩地都造成轟動及高收視率,大陸歌手唱的歌有不少是台灣人作的曲填的詞,台灣人關切的是林志炫、楊宗緯、彭佳慧、辛曉琪及先前齊秦的表現,據調查大陸有上億人觀賞這個節目,如果一定要無限上綱到統戰,倒應該問:「到底誰統戰了誰?」


就像王建民到紐約洋基打棒球,台灣人突然愛看洋基出賽,不是因為愛洋基,而是因為愛王建民,如果王建民是台灣之光,為台灣出頭露臉,為何林志炫、楊宗緯、彭佳慧不是台灣之光?他們對大陸的影響比漢光演習的實彈還厲害,以前人家愛拿小鄧比老鄧,就是這個道理。



收視決定觀眾權益



有電視台全程或大段轉播,也被撻伐調查,說影響了觀眾權益,排擠了播報新聞時間,這種說法太可笑,誰能規定什麼是新聞?天下正在發生的事都可以說是即時新聞,林志炫PK楊宗緯的競賽是即時新聞,馬英九參加天主教宗的就職典禮是即時新聞,柴契爾夫人的葬禮轉播也是即時新聞,台灣的電視新聞台全世界第一多,每天千篇一律,播的幾乎都是同樣的新聞,抄報紙、抄周刊、抄網路、抄行車記錄器,今天有一台願多做《我是歌手》的即時轉播,愛看的就看,不愛看的就看別台,各喜各愛,新聞台多的是,影響了什麼觀眾的權益?


事實證明播報多的收視率高,這表示觀眾愛看,愛看而看得到才是觀眾的權益,如果送到文化部去核准,播出來起碼一個月以後,誰還要看?看網路就可以了。


台灣該關心的,不是為什麼台灣人愛看《我是歌手》,台灣人也不該自滿於《我是歌手》唱的大多是台灣人創作的流行音樂,台灣人真要憂心的,是為什麼《我是歌手》中受歡迎的歌曲,大部分是台灣人多年前的創作?


新的而能引領風潮的歌曲在那裡?新的而有爆炸性的詞曲創作者在那裡?如果還只是「老歌熱炒」,再過3年,台灣獨領風騷的日子就過去了。


去年「中歌榜」在台北小巨蛋演唱會,我就驚覺到事態嚴重,大陸歌手我們固然不熟,但他們不少都是天生好嗓子,唱現場一點不含糊,而許多詞曲也脫離八股窠臼老調,我一問,原來有不少ABC20多歲,也從美國回大陸從事創作,難怪令人驚訝,而台灣不少的人才,也流向大陸,「台才」陸用。


台灣這幾年所以「悶」,一是見不得別人好,不鼓勵「贏者」出頭,誰好就要把誰拉下來,二是政府管太多,把大家都管得小小的,什麼都要管,誰大就打誰,所以想要大的只有去大陸,三是意識形態掛帥,井底之蛙,閉關自守,島國寡民,目光如豆,毫無大目標、大志向、大格局,民進黨鬧鬧就罷了,國民黨政府也跟著瞎起鬨。
再這樣搞下去,台灣以後怎麼辦?



趙少康傳真  20130419
作者為廣播電視主持人


S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貼文:今日的共產黨已不是"土共"!



 



十分震撼的一篇文章,請大家一定要看, 然後一定要給你家的孩子們再教育, 當真是生死存亡的題目。



 



臺灣年輕人,你還有多少機會? 值得深思&省思



 



花蓮天祥的晶華, 花蓮市的中信(已改為翰品酒店) 統帥、王子(整修中)等飯店已都被大陸買走了。



大榮.新竹貨運已被中國人買走....



 



臺灣年輕人你還有多少機會?



大陸老闆評臺灣上班族:空有人情味,卻無競爭力。



 



一股大陸勢力正快速崛起,短短5年,「大陸人管臺灣人」正在增加,這些高階經理人的共同點是兇悍、聰明、主動出擊,不撂倒對方不罷休,就如同犬中之王—— 藏獒一般。



 



三月中旬,臺灣區照明燈具輸出業同業公會召開每季一度的理監事會議,現場將近二十位臺灣照明燈具業的領導者,



前臺灣飛利浦(Philips)照明事業部門總經理張沁,在會場與大家談笑風生。外商經理人自信俐落的穿著打扮、一口標準的國語,與同業熟絡的關係……,從旁觀察,左看右看,張沁都是個臺灣人,只有少數人才知道,張沁竟是出身上海的大陸人。



 



張沁在大陸受過完整大學教育,留學美國,如今雖然手持美國護照,其實仍是不折不扣的大陸人。他去年高升為中國飛利浦策略總監,卻仍保有臺灣區照明燈具輸出同業公會理事頭銜,每季固定來臺參與理監事會議。這位在臺灣飛利浦任職時向總部提出「不必給我年度目標,我會自訂目標,而且標準會更高」的大陸人,如今不僅隔海管理臺灣人,還為臺灣照明行業積極扮演向政府提出建言的角色。



 



像張沁這樣身在臺灣,位居企業高階,卻鮮少被注意到的大陸經理人還有多少?



 



五年前,《商業周刊》曾經以前臺灣通用(GM)總裁劉小稚做為封面故事,製作了「第一位大陸總經理搶灘臺灣」的專題報導,當時,本刊曾點出一個趨勢,大陸菁英的高階管理能力,已經被國際大公司認可,而且開始活躍於亞洲舞臺。



 



五年後,本刊發現,在這段期間內,臺灣法令已於2003年開放跨國企業申請大陸人士來臺工作。根據入出境管理局的統計,三年下來,已有將近三千位大陸人士獲准來臺,雖然該法尚未能適用於臺資企業,但很顯然,大陸高階經理人的確已開始在臺灣工作職場上粉墨登場;無論在臺灣本地或者前進整個大中華地區,甚至亞太地區,臺灣人都避免不了要面對大陸老闆或主管。



 



現象一:在臺國際企業大量拔擢大陸經理人



 



五年前,劉小稚只是大陸總經理搶灘臺灣的單一個案;如今,臺灣飛利浦照明事業部門總經理張沁、美商UT斯達康電信(UTStarcom)臺灣區總經理葉舟、奇異(GE)企業金融事業部臺灣區總裁陳劍鋒、泰商卜蜂臺灣研發副總王寧、肯德基(KFC)臺灣開發部副總監虞國偉、紐約人壽業務長黃曉東等大陸高階經理人,都相繼在臺灣職場上嶄露頭角。



 



現象二:越來越多中國企業在臺設立分公司



 



近五年來,包括中國最大電腦公司聯想電腦、中國最大家電公司海爾電器、中國最大通訊公司華為科技,以及北大方正與中興通訊等中國企業,陸續來臺成立分公司。形成人在臺灣,卻是領大陸老闆薪水的情況屢見不鮮,當中如聯想電腦,甚至直接任命大陸經理人親自坐鎮臺灣,統籌聯想在臺灣每年達二十億美元的採購。



 



現象三:大陸人躍為國際企業亞太區負責人



 



英特爾(Intel)去年首度拔擢大陸人楊旭為亞太區最高主管,英特爾內部稱這項新人事案為「撞破英特爾的天花板」;英特爾的最大對手超微(AMD),更早在前年即指派郭可尊為超微大中華區最高負責人,掌管範圍涵蓋臺灣,往後郭可尊並成為超微第一位來自大陸的全球副總裁。英特爾或超微並非特例,包括知名美國軟體公司Autodesk、高盛證券與IBM等,都已做出相同的人事命令。



 



現象四:臺資企業也開始出現大陸經理人



 



國內IC設計公司晨星半導體總經理楊偉毅出身廈門,去年創造出每股稅後盈餘高達三十元的驚人紀錄;第一次吃便當經驗在臺灣的溫州人林峰,以不到六年的時間,成為國內最大便當連鎖店悟饕池上飯包執行長。



 



德州儀器亞太區總裁程天縱在2003年接受《商業周刊》訪問時曾說:「臺灣經理人在中國的價值會越來越低,因為大陸經理人遲早會跟上來,」當時,程天縱斷言,「臺灣的優勢還有,但大概也只剩五年吧!」當時這個說法被認為是否有點誇張?如今看來,大陸經理人甚至花不到五年的時間,就已彌平和臺籍經理人之間的差距。



 



「臺灣人管大陸人」早已是舊印象了,而且,就算你不去大陸,並不代表他們不會過來,不論是在高科技業、金融業或臺灣人最熟悉不過的在地餐飲服務業,甚至是你不會想到的養豬業,一股大陸勢力正快速崛起。



 



這群在大陸出生,至少在大陸完成大學教育的經理人,有別於臺灣「島國文化」經理人,他們帶來什麼樣的異質文化?他們的經驗為何被認為能夠打造臺灣市場?為何有臺灣企業願意付錢雇用大陸高階經理人來管理臺灣人?



 



比臺灣人渴望勝利 苦過、熬過,千萬人中拚了命要出頭



 



 



專為國際企業提供中高階主管人才仲介的經緯智庫公司(MGR)總經理許書揚指出,相對於臺灣,大陸人長期處於物資缺乏、機會難得,窮慣了的環境當中,再加上經歷過文化大革命的環境動盪,大陸人相當珍惜且把握任何機會。



 



尤其,「大陸人是每百萬人才有一個能冒出頭,極度競爭下的生長背景,讓他們願意不計任何代價去爭取任何機會,那怕只有一點。」



 



麥肯錫大中華區金融機構諮詢主管計葵生(Greg Gibb)說,「在麥肯錫要成為董事,必須通過長達七年、陣亡率高達八三%的菁英淘汰賽,臺灣人大多熬不住苦,通常到第四年即放棄,大陸人卻行。」所以麥肯錫進入大陸的時間雖然比臺灣晚,目前卻有四位大陸董事,臺灣只有一位。



 



來自青康藏高原,經歷過文革,擁有德 博士學位的劉小稚就曾指出,「我沒有一個成果是白給的,因為我是困境下的survivor(生存者)」,因此「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我天天工作,往死裡幹。」



 



卜蜂種豬經營管理事業處副總經理王寧,高中畢業後,也是在青海鄉下勞動,負責在半山腰上種西瓜。半山腰的太陽較大,要利用石頭保住土壤的日曬溫度,他一整天做的事情,就是到河床邊撿拾鵝卵石、搬到車上,再把滿車的鵝卵石推到半山卸下、鋪在土上,然後繼續撿鵝卵石,再推車上山。



 



冬季嚴寒,這群勞動者被要求在三個月內繳交 兩百公斤 的水肥。每天,王寧尾隨在藏胞的後面,只要看到藏胞撩起長袍往地上一蹲,準備如廁,王寧就趕緊湊上前去,忍著臭,用容器承接最新鮮的糞便。



 



整整有一年,他吃不到肉,三餐都以麵食及葉菜度日……「上山下鄉那麼苦都熬得過來,還有什麼好怕的?」王寧八年在臺灣衝刺事業,返鄉探親的次數不到五次,建立了臺灣最大的養豬事業。



 



苦過、熬得過、拚了命要出頭,對勝利的定義跟臺灣人不一樣,這是大陸高階經理人將越來越被重用的主因。



 



比臺灣人樂在競爭,九犬出一獒,重重淘汰激發鬥志



 



去年甫上市,就創造銷售十萬本熱潮的大陸小說《藏獒》(楊志軍著)書中對於藏獒這種傳奇巨犬的描述,用在這群大陸經理人的身上,似乎恰如其分。



 



藏獒產於西藏和青海,皮毛長而厚重,耐寒冷,能在冰雪中安然入睡。牠性格剛毅,力大兇猛。「真正的藏獒像黑熊一樣強壯,像豹子一樣敏捷,像獵人一樣聰明。」這是西元一二七五年馬可‧波羅遊記對藏獒的描述。



 



「九犬出一獒,一獒抵三狼」。《藏獒》書中提到,幾千年來,藏獒能夠成為「犬中之王」,是因其長期處於惡劣環境下的「物競天擇」:留強不留弱、留大不留小、留美不留醜。藏獒被形容像是一頭「雪山上的獅子」,充滿了傲氣與競爭性。



 



 



牠們不屑與比自己矮小的狗打鬥,終極目標就是打敗獒王。而藏獒與藏獒之間的相搏,不只是打鬥,更像是生死存亡的戰鬥,直打到當中一隻的半個脖子,嵌進了另一隻張開的大嘴中,鮮血從牙縫裡流了下來,無法動彈才會罷休。



 



這群大陸高階經理人,就像生活在西藏青康藏高原上的獒犬一般,也是大陸眾多菁英競爭下脫穎而出的產物。吃苦,對他們來說如家常便飯,而且因為曾經熬過無數競爭才終能出頭,這群大陸高階經理人的共同特色是樂在競爭、遇見挑戰更興奮。



 



美商UT斯達康臺灣區總經理葉舟就是典型的例子。



 



五年前,來自溫州、三十三歲的葉舟主動向UT斯達康總部提出到臺灣打天下的申請,當時的他,已是UT斯達康中國區無線產品事業部總經理,在中國掀起一股浪潮的「小靈通」手機就是由葉舟發明並取名的,不過,葉舟卻只為了讓「小靈通」手機跨出中國市場,即隻身來到臺灣。



 



比臺灣人手段強悍 



有三成把握就進攻,把對手逼到絕路



 



對於潛在市場量不到中國十分之一,競爭程度卻是十倍的臺灣,他的反應竟然是,「我簡直是樂壞了,滿腦子只想著要是能拿下,我就是神。」



 



甚至,雖然他只是UT斯達康臺灣區總經理,過去五年卻在總部未下達任何指示之下,不顧身分,把手腳伸進韓國、菲律賓與土耳其等市場,最遠還曾到過巴布亞新幾內亞,葉舟積極的攻城略地,也讓他在去年順理成章成為UT斯達康的亞太區副總裁。



 



因為樂在競爭,他們都很「敢」,也充滿了把對手「逼到絕路」的狠勁。就如中國首富國美電器集團主席黃光裕,在攻進頭號對手蘇寧電器大本營-南京的戰役中,黃光裕將工作人員分散到所有賣場,全天候觀察對手動態,當人員回報蘇寧打八折,他就打七折;蘇寧再降到五折,他二話不說以三折因應。



 



最常掛在黃光裕口中的是,「我敢將利潤全部送出去,送幾年我都不怕,我敢白賣,看你能不能活下來!」黃光裕接受本刊專訪時即指出,「我不願意花上三個月,將計畫書字斟句酌的修改到完美再去執行,只要事情有三成把握,我們就馬上幹,在幹的過程中不斷去調整。」



 



比臺灣人願意吃苦,正面迎擊危機,把壞帳變成賺錢生意



 



多數的臺灣人寧可安於現狀,沒有十足把握的更好機會,多半會選擇按兵不動,這群大陸的經理人卻如生存在難得放晴的青康藏高原上藏獒一般,總是在將肚子填飽後立刻出發尋找下一個棲息地,藏獒相當清楚,沒有捷足先登的後果將是餓死在冰天雪地當中,相對的,「只要能拿下,整個天下就是我的。」奇異(GE)企業金融事業部臺灣區總裁陳劍鋒如此說道。



 



這種不安現狀、要搶先機、要打江山的性格,正是現在臺灣企業安於多年順風之後,遇見經濟逆風時需要的人才。



 



2000年底,《經濟學人》一篇臺灣即將發生金融風暴的報導,吸引住當時任職奇異企業金融事業部日本區經理陳劍鋒的目光,半個月後,已被奇異總部拔擢為金融事業部捷克區總裁的陳劍鋒來到臺灣考察,原本只是一個星期的行程,卻因為奇異總部一通電話響起,留在臺北。



 



面對大環境被看壞的危機,這位大陸人展現了當時臺灣金融圈從未出現過的性格,就是不怕。他不像銀行家對壞帳避之不及,他迎向壞帳;他不像創投家花錢買夢想,他自稱是買夢魘。



 



不到兩年的時間,陳劍鋒以現金低價收購銀行不良債權,包裝、重整、再出售賺取利潤,當時才三十一歲的陳劍鋒大膽走在潮流前端,讓奇異成為2004年取得最多銀行不良債權的資產管理公司。



 



相對於大陸高階經理人的藏獒性格,被稱作一碰就爛的臺灣「草莓族」,卻是截然不同。悟饕池上飯包執行長林峰今年三十三歲,是臺灣俗稱的六年級生。在他眼中,臺灣年輕人真的「像草莓一樣,那麼難栽種,還要養在溫室,太熱不行、太冷會死、太濕活不成。」



 



林峰是個臺灣女婿,他還記得第一次在加拿大見到岳父時,岳父對他的妻子說:「爸媽再辛苦,也要讓你們吃得好、穿得暖。」他感到不可思議,卻不知道這是臺灣普遍的現象。



 



林峰還發現,每個來悟饕池上應徵的年輕人,最在意的不只是薪水,而是一個月能休多少天假,當他告訴應徵者,「我每天工作超過十四個小時,因為待在悶熱廚房,每天要帶三套換洗衣服後,超過一半的人都打退堂鼓。」



 



臺灣肯德基開發部副總監虞國偉來臺灣半年時間,最不能接受的是臺灣員工告訴他:「能做最好,不做也沒損失。」



 



而在臺灣已生活五年的葉舟,最納悶臺灣的一點是,「臺灣的冬天最低溫度至少有十度,卻連隻小狗都得穿衣服。」



 



葉舟發現,臺灣員工和大陸人的最大不同處是,「臺灣員工能夠follow the rule,卻從來不會question the rule。」他說,「以和為貴」是臺灣人的特質,或許正因為如此,臺灣人被認為是最有人情味的國家,結果卻是:爭得到的,是大家都有能力拿下的;沒爭到的,是根本沒花心力去拿的。



 



這群大陸領導者眼中的臺灣「草莓」現象,其實也正是他們今天在臺灣能大展拳腳的原因,因為今日臺灣企業正缺少能用藏獒精神打仗的人。



 



藏獒精神,是受得住惡劣環境,鬥爭也絕不退縮;在這群大陸在臺灣的高階經理人身上,許多人會看到,他們對於勝利的定義,絕不是小贏,而且為贏得勝利,更是不惜付出代價。



 



當有那麼一天,



你的上頭來了一位藏獒老闆時,你也要有心理準備:在他們旗下做事,必然要面臨重新定義勝利的震撼教育。


S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llen 心靈語錄~阿嬤說不能花


 


讓孩子知道他有多幸福!知足!感恩!惜福! 


 


六年前,我同低年級老師,帶小朋友到屏東縣潮州「假期樂園」校外教學。


 


活動結束前,孩子們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說說笑笑,準備要搭車返校。我走近小朋友,分享著他們的喜樂。


 


和小朋友的對話中,知道他們都帶了一百元到二百元不等的零用錢,買了吃的或喝的,也買了自己喜歡的小紀念品。


 


小朋友很好客,從背包裡拿出他們帶來的點心要請我,就在這個時間,我發現人群外的一個小女生,靜靜的站在那裡,用木然的表情看著我,我停住了與這群孩子的對話,走近那孩子。


 


我問她:「今天好玩嗎?」她露出笑容對我點點頭。


 


我接著問:「你買了什麼東西?」


 


「校長,我沒買。」


 


我再問她:「爸媽有錢給妳嗎?」


 


「我爸爸死了。」


 


「媽媽呢?」


 


「媽媽走了。」


 


我重重的呼了一口氣,心想:「天呀,我怎麼會在這個時候問孩子這些事?」


 


我彎下腰輕聲的告訴孩子:「校長請妳喝杯飲料好嗎?」


 


她回應我說:「我有七十塊錢。」


 


「那妳今天花了多少錢?」


 


「校長,我沒有花。」


 


我心裡面納悶著:一個八歲的小朋友身上帶了錢,一整天看同學買這、吃那,她居然說她沒花錢,這怎麼可能!


 


我問孩子:「妳今天帶的錢是誰給妳的?」


 


「是阿嬤給我的。」


 


「那妳的錢呢?」


 


她一聲不響,卸下她的小背包,伸手到背包最底下拿出那七十塊錢。


 


我以吃驚又難以置信的口吻誇獎她說:「哇!妳真乖,妳真的都沒花錢。」


 


小女孩低著頭、小聲的告訴我:「阿嬤說不能花。。。。」


 


當這句話聽進我的耳朵的同時,我不僅眼紅、鼻酸,心裡真是難過極了。


 


我牽著她的小手:「來,和校長到那邊,校長口好渴,我想去買杯飲料。」


 


一路上,雖然沒幾步路,心裡卻是那麼沉重。


 


孩子那句阿嬤說不能花一直迴盪著、觸動著我的心。


 


一個八歲大的小孩,謹記著出發前阿嬤的叮嚀,她真的那麼懂事。


 


而阿嬤那麼有心,拿了零用錢給孫女,為的是不讓孩子看到同學有錢,而她沒有。


 


阿嬤的用心是那樣令人感動,只是對這孩子來說也實在太難為了!


 


不知不覺已走到了賣冷飲的攤位。


 


我停下腳步,拿出五十元遞給孩子,我說:「校長不渴,妳自己想喝什麼,去買一杯飲料。」


 


孩子說:「一杯?」


 


「是一杯,校長不渴」看著她買飲料高興的模樣,我內心吶喊著:「孩子的媽,這個時候妳在哪?」


 


她買了一杯可樂,手上握著找回的三十元,舉得高高的說:「校長,找的錢。」


 


我收下了錢,孩子深深的向我一鞠躬:「校長,謝謝。」


 


看著她既不好意思又雀躍的表情,當時的我已淚成行。


 


阿嬤說不能花 。。。這讓我想到一句話:


 


「窮不能窮教育,苦不能苦孩子」,也希望我們也能照顧好自己與家人,並多注意到這社會的弱勢族群。


 


不要活得太勞累,不要忙得太疲憊。


 


想吃了不要嫌貴,想穿不要嫌浪費。


 


心煩了找知己約會,瞌睡了倒頭就睡。


 


心態平和永遠最美,快樂才是大富貴。


 


(屏東海豐國小校長 陳鴻松,師友420)


S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專業的「冷靜」為什麼被誤解為缺乏愛心的「冷漠」?


一位醫生在接到緊急手術的電話之後,以最快的速度趕到醫院,並用最快的速度換上手術服。


當他朝手術室走來時,焦急萬分的男孩的父親失控地對他喊道:“你怎麼這麼晚才來?你難道不知道我兒子的生命正處在危險中嗎?你難道一點責任心都沒有嗎?”


 醫生淡然地笑著說:“很抱歉,剛剛我不在醫院。但我一接到電話就以最快的速度趕來了。現在,我希望您能冷靜一下。這樣我也好去做我的工作。”


“冷靜?如果手術室裡是你的兒子,你能冷靜嗎?如果現在你兒子死了,你會怎樣?”男孩的父親憤怒地說。


 醫生又淡然地笑了,回答道:“我將會默誦聖經上的一句話:'我們從塵土中來,也都歸於塵土,祝福是主的名字。'醫生不能延長生命,我們只是在神的恩典下盡力而為,請為你的兒子祈禱吧。”


“當人漠不關心時才會給出如此輕浮的建議。”男孩的父親嘀咕道。


幾個小時後,手術順利完成,醫生高興地走出來,對男孩的父親說:“謝天謝地,你的兒子得救了!”然而,還沒有等到男孩的父親答話,他便匆匆離去了,並說,“如果有問題,你可以問護士!”


“他怎麼如此傲慢?連我問問兒子的情況這幾分鐘的時間他都等不了嗎?”父親對護士忿忿不平地說道。


護士的眼淚一下子就流出來了。“他的兒子昨天在一次交通事故中死了。當我們叫他來為你兒子做手術的時候,他正在去殯儀館的路上。現在,他救活了你兒子,要趕去完成他兒子的葬禮。”


有時候不要過快下結論,因為你不知道別人正在面對什麼!


凡事不要從表面主觀.判斷事情,每件事情的背後,常常隱藏著某些不為人知的隱情,所以對每件事情,要下結論前,不妨先詳細了解事情背後的真相.


S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3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