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5月20日 10:13    來源由:中國新聞網 


位於台北市士林區的台北最大夜市——士林夜市,每天華燈初上,就開始演繹熱鬧非凡的夜市景象。士林夜市已有百餘年曆史,這裡美食眾多,攤點林立,不僅台北市民熱衷前往,就連外地觀光客也趨之若鶩。楊傑 攝  



  中新網 5月20日電 據台灣東森電視臺網站報道,士林夜市、師大商圈和建成圓環等台北3大夜市昔日觀光勝地人潮銳減,當地攤商苦不堪言。學者批,台北市府好大喜功,強行介入夜市管理,害得國際聞名的台灣美食據點出現沒落危機。







台北師大商圈爭議延宕多時,近日傳出台北市府都發局有意讓業者“就地合法”,引發居民另一波抗議聲浪。2011年底,師大商圈曾獲頒“台北市優質商圈人氣獎”第一名,商圈店家也從原先200多家擴張至700多家。


  但在得獎後,當地居民群起抗議,台北市又一口氣狂開82張6萬至15萬(新台幣,下同)罰單,如今原本700多家商店已有過半關門,熱鬧繁榮的商圈不再,許多店家砸下百萬裝潢費血本無歸,泣訴台北市一開始明知住商混合違反“都市計劃法”仍大力行銷,遇到選票壓力又急轉彎拿業者祭旗,手法和詐騙集團無異。


  國際知名度最高、大陸游客最愛的士林夜市,也正面臨相同命運,台北市2011年耗資6.4億元把舊士林公有市場改建為地上1層、地下3層建物,並將原在臨時攤棚營業多年的士林夜市遷到此處,此後夜市人氣一落千丈,市場處估算,搬家前假日營業額有80萬元,搬家僅剩34萬元,攤位也從200家縮水到94家。


  其實早在搬家前,就有許多人對市長郝龍斌提出警告,“宅神”朱學恒2011年受訪時質疑,新市場地下化、攤位變小,加上距離捷運出口700米、沿途馬路狹窄,到時每天近1萬名遊客的動線將成大問題,“我真的不想看見士林夜市變成下一個圓環。”


  建成圓環,這又另一個錯誤政策的犧牲品。曾以小吃聞名的建成圓環1993、1999年2度遭逢大火,時任台北市長的馬英九花2億元改建為時髦的玻璃帷幕建築,但這新市場中看不中用,每到夏日陽光直射、內部悶熱異常,許多圓環知名店家拒絕進駐,紛紛出走另辟新點,圓環就這樣蕭條10年,一度還淪為廢墟。


  如今建成圓環(現更名為台北圓環)已是台灣公共行政、都市發展研究重要的“失敗案例”。學者指,台北市規劃公共設施習慣由上往下思考,忽略公民參與和小區文化,是3大夜市沒落的主因。



S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多年前,龍應台剛接任台北市文化局長不久,在台北市議會被問到:「文化是甚麼?」她給了一個簡單明瞭,卻又令人驚訝的答案:「文化就是我們的生活。」

 



     不管對於龍應台其人其文其行事風格有甚麼樣的意見、評價,都應該承認:這是個有遠見、有感染力的答案。當龍應台說:「文化就是我們的生活」時,絕大部分人聽到「文化」、想到「文化」,腦中會有的印象都還是文學、美術、音樂、舞蹈等這些菁英的創造活動。



 



     到今天我們知道了,文化的確應該從生活中來,而且反過來看,即使是菁英的文化創造,也需要有品味的日常生活做為其基礎源頭,才能夠有令人驚豔的表現。



 



     十多年來,台灣最大的進步,卻也是最常被忽略、誤解的,正就在生活上,反而是透過對岸大陸的眼光,我們才被提醒了這件如此重要的事,去年,大陸的頂尖雜誌《新周刊》派了一個空前的七十人採訪團來到台灣,製作了一本專號,封面標題是──「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



 



     台灣人沒有長得比別國人漂亮,我們的整型美容業也遠遠沒有韓國發達,不,真正美的不是人的外貌,而是這群人所過的生活,生活中顯現出的自在,自在中自主協調出的秩序,秩序中開放出來的創意空間,創意空間中必然產生的多元成就。



 



     這是台灣和大陸最大的差異所在,這是台灣面對大陸最關鍵的實力,在其他方面,從土地、人口、產業到經濟,台灣是小,大陸是大,唯獨在生活與文化的肌理厚度上,相對於大陸,台灣是大。



 



     我們自己生活在其中,習慣於這樣的狀況,反而不見其大。這幾年,兩岸關係解凍,民間互動頻密,由許多大陸朋友的眼中、口中,才提醒了我們這項難得的優勢.看到台灣的優勢,給了大陸社會一股仿效的衝動,成了他們向前進步的動力;換個方向看,大陸人看到台灣的優勢,將台灣生活文化之美明白說出來,同時也給台灣社會強大的壓力與督促,讓我們不能不努力做到人家心目中的美好形象,盡力維持在這方面領先大陸的距離。



 



     這是兩岸密切交流帶來的雙贏局面,創造了彼此雙方都朝向自在、開放、品味社會進步的動力。這也就是長期以來大家所說的「軟實力」,「硬實力」上,大陸遠遠領先台灣,然而台灣卻能夠運用「軟實力」,潛移默化地逐漸改造大陸社會,從改造他們社會菁英的生活、文化想像開始。



 



     從這個角度看,我們當然就明瞭:維持台灣「軟實力」,尤其維持台灣豐厚「軟實力」對大陸的領先局面,產生的影響,是中華民國當前最重要的國家發展策略。在「軟實力」的領域,台灣不應該,也不會反過來被大陸同化,即使台灣社會對於我們自己的媒體環境有著諸多不滿,然而和大陸比較,我們媒體的自由、開放、多元,仍然是他們羨慕的對象。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為什麼需要擔心台灣媒體會被大陸影響改變呢?如果真有人笨到想將大陸那種管制、審查、官話連篇的新聞內容移入台灣,怎麼可能在台灣生存得下去呢?



 



     我們真正應該擔心的,第一是,台灣這種「軟實力」優勢,並非全面現象,其中有因城鄉、南北、貧富的差距而出現的落差。換句話說,台灣生活並不是一種統一的生活,台灣的文化品味也沒有真正深化、普遍化到每個角落.我們必須更積極地讓全台灣不同地域不同階層的人,都能參與、享受這種生活文化的提升。



 



     我們還應該擔心的第二點是:政府在基本心態上,遲遲無法從「重硬輕軟」的舊價值中調整過來.政府高層決策者,加上負有立法責任的國會議員,在生活文化眼光上,往往落後於社會民間,以至於公部門的資源分配,無法精確有效投放在有助於厚植、提升「軟實力」的面向上。



 



     正視「軟實力」,保衛難得的「軟實力」基礎,是台灣當前不容忽視的大課題。



 



2013-01-13 01:19 中國時報


S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前的世界雖然沒有多好,但每個國家至少權利義務清楚,「量能課稅」、「共體時艱」這種稅務價值也被人服膺。一九四四年是第二次大戰最艱困的一年,美國透過修法,將個人所得稅的最高級距調整為九四%,美國富人在共體困難的精神下,也還是照章納稅。

 



     但這種納稅的普世義務觀,在二戰之後卻逐漸的加速崩壞,原因是:



 



     一、乃是以瑞士為首,世界上出現「避稅天堂」。根據瑞士前代國會議員齊格勒(Jean Ziegler)在《瑞士真相》一書中所述,小國寡民的瑞士為了抽吸歐洲鄰國的資金,以低稅祕密為條件展開金融運作,於是歐洲的富人、全球的貪腐獨裁者、黑道及特務機構的洗錢,都透過瑞士為之。以前歐洲的德法義西等國為了抓逃漏稅,都派出稅務間諜到邊界的瑞士銀行分行去站崗,對進出的人祕密攝影,以供做為追稅之用。美國小布希總統任內就是受不了瑞士銀行替美國富人避逃漏稅,才向華爾街徵召了一大批銀行及會計專家抓證據,抓到了證據後遂脅迫瑞士銀行必須交出美國人的帳戶資料,這乃是今天所謂「肥貓條款」的起源。



 



     二、二戰之後,經濟學界的「三腳貓經濟學」當道,他們拚命的在非法化國家的集稅權,而國家入不敷出怎麼辦?他們即合理化國家的增債,一九八六年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布坎南James H.Buchanan)畢生最反對的就是這種「把債當成了稅」的不負責任的經濟學。在這種「三腳貓經濟學」掛帥下,近代各國莫不在減稅上做著競爭。這乃是近代國家的集稅權日益崩壞的原因,避逃漏稅則成了一個市場。



 



     但用減稅來吸金,或把債當成了稅來花用,都只能收效於一時而不能長久。今天的歐豬之一的愛爾蘭,靠著減稅來吸引投資,吹出了繁榮的大泡沫,泡沫很快就破裂,把舉債當成稅來花用,久了後難以為繼,就會出現今天法國及美國的困境。



 



     今天的法國總統歐蘭德就職不久,他面對法債危機,只有增稅一途,他要把富人最高級距的所得稅率提高為七五%,但對低稅已成了習慣的法國富人,這簡直是不得了的大事,於是他們就像遊牧民族般的向外奔逃。法國首富LV老闆阿諾特要逃比利時,「大鼻子情聖」傑哈.德巴狄厄則逃俄羅斯,其他的大富人如家樂福老闆,也多人不要再當法國人,也入籍比利時。現在已是個富人無祖國的時代,國家的選擇無關乎認同,只和稅多稅少有關。全球的富人少繳稅早已成了一種他們視為天經地義的習慣,政府要加稅已愈來愈難。



 



     法國要加稅,富人則拚命要逃,整件事鬧得沸沸揚揚,法國政府當然加稅有理,而富人逃稅逃國,雖然沒理,但也說得好像很有理,稅務乃是今天的世界完全沒有共識的一個領域,舊的納稅共識已經完全瓦解,無論怎麼說都可以扯出一堆有理沒理的道理,別的國家也把這種事當做一個鬧劇。法國富人大規模的放棄法國籍,各國都在那裡說長道短。



 



     但其他國家也必須警覺到,法國富人逃亡潮這種事早晚也會發生在自己頭上。法國剛剛鬧完,現在就鬧到了美國。美國為了解決財政懸崖危機,最後也必須回到加稅減稅這種最基本的方向上,今天美國富人的加稅級距很小,完全不能和法國相比,但美國富人低稅也成了習慣,現在要加稅,當然也是只有逃,臉書創辦人之一沙弗林早已逃到新加坡,香港武打明星甄子丹,從中國逃美國,現在不知道逃到哪一國。美國富人的逃亡潮裡據說有很多是台灣美國人,可見台灣富人的逃亡潮早就出現了。



 



     現在是個全球化的新時代,有本領的人可以永遠遊牧,永遠逃,國家只對沒有本領逃的人有意義,他們必須繳稅服兵役,對這個權利義務已崩壞的時代,我們只能夫復何言!



2013-01-15 01:49 中國時報 【南方朔】(作者為文化評論者)


S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宜興紫砂壺經典壺型—— 西施


西施壺是紫砂壺器眾多款式中最經典、最傳統、最受人喜愛的壺型之一。


西施壺壺身圓潤,截蓋,短嘴,到把,憨 ​​態可掬,實為品茗把玩的佳品。


 此壺型壺蓋與壺身結合為圓球體,壺蓋上有圓球形壺鈕襯托,再加上特殊的倒把與小短的壺嘴,就形成了世人喜愛的西施壺,西施壺看似簡約,實為嚴謹,好似渾然天成,此壺是紫砂愛好者必收的壺型。


資料來源:美壺網.


S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27/2012

 

作者:Jordan Ngoh
翻譯:Erich Sia

赫根(Hagen)的 Fluval Edge 水族缸在 2009 年引入並吹捧是一種集所有功能於一身的立體水族系統,
因為其創新的現代化設計和一體化的設備特徵,
很快的就穩定的立足於水族愛好者之間。
Fluval Edge 水族缸提供了水族缸的六個觀賞面,
而且從邊緣到邊緣都無縫隙。
從我們水族造景藝術的角度而言,
這個元素對於建立順暢的實務精神並專注於我們的佈景來說,
是個很關鍵的特點。

Fluval Edge 的主體水族缸放置在基座上,
看起來就像是很神奇地飄浮在空中。
隱藏起來的隔間中內建了過濾器和照明系統,
只增添了水族缸漂浮的錯覺。
當水族缸和水草缸造景相互搭配時,
提升了在裡面設計出美麗且自然的水族景觀之可能性。



 

簡介

我的姓名叫做 Jordan Ngoh,
今年 22 歲是來自澳洲墨爾本的水族造景師,
目前專攻海洋生物學學位的最後一年。
打從我有記憶開始,
我的朋友就有水族缸了,
水族環境和所有相關的生物總是令我感到著迷。
當我還小的時候,
總愛在我家附近的小溪裡抓蝌蚪和魚,
也常和蜥蜴、蛇類、水鳥和所有種類的哺乳動物有所接觸。
當我比較大的時候,
開始有自己的水族缸,
開始的時候是養金魚,
慢慢的變成了熱帶魚,
然又進入了海水魚。


直到 2009 年我才發覺了水族造景,
我當時買了一盆牛毛氈種在水族缸裡,
而且開始長成了地毯狀。
我覺得這看起來真的很棒,
而且想要學如何栽培更多的水草。
正當進行搜尋的時候,
我發現了天野尚和其他優異水族造景師的水族缸漂亮圖片。
從那個時候起我就緩慢的累積有關水族造景的知識,
並且進行不同水草和布景的實驗。


在 2011 年的時候,
我開始在我認為墨爾本最好的水族館"Subscape Aquarium"裡工作,
我負責所有水草展示缸的水族造景和維護,
因為我幫店裡和客戶的設缸數量很多,
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蒐集了很多的水族造景經驗。
在這段期間裡,
我在家裡設置裡第一個"造景適當的水族缸",
使用了二氧化碳鋼瓶系統,
那個缸子很成功。
那是個石組的水族造景,
在 2011 年 AGA 國際水族造景大賽中獲得了 60-120 公升組的第三名。
在那之後來到了 2012 年,
我的缸子和我本人被澳洲電視節目的一個水族造景單元專訪,
稱為"更好的家園和庭園(Better Homes and Gardens)"。

澳洲墨爾本 Subscape Aquarium 內的 Fluval Edge 展示水族缸。


 

Fluval Edge

由於創新的設計,
Fluval Edge 缸子很快地就成為最受還迎的水族缸。
這缸子之所以特別有吸引力,
是因為看起來就像是完全密封的水族缸,
可以從上面往下觀看水族造景。
由於照明和過濾器隱藏在後面,
Fluval Edge 擁有非常簡約的外觀和漂亮乾淨的邊緣,
黏著的矽膠幾乎看不見。
這是個很棒的水族造景專用水族缸,
但這些缸子在設置和維護之時仍舊有些挑戰。



限制與硬景觀

在進行設計的時候,
Fluval Edge 只有小小的開口得以進入缸子裡。
這限制了能夠使用的硬景觀材料的尺寸。
這也意味著在進行水草修剪、移動硬景觀或撈魚之前,
要先抽掉一部分的水,
才不會溢出來。
密封的頂部也表示在幫缸子加水時,
氣泡也會貼在玻璃表面上,
但是只要把一支可彎曲的刷子彎成了 90 度,
就能夠輕易地移除氣泡了(George Farmer 提供的一個小訣竅)。


在幫 Fluval Edge(或任何缸子)進行硬景觀設置時,
事前準備非常的重要。
我一開始一定會預備比完成水族造景所需的更多硬景觀材料。
將混有不同尺寸的岩石或沉木加以組合,
是個很好的做法,
這樣使得創造一個看起來很自然的景觀變得容易多了。
因為上面的開口很小,
就必須要測試所有的硬景觀是否合適,
特別是太長或分枝太多的沉木。
水族造景新手通常很熱衷於設置新缸並看著水草種起來,
他們沒有花足夠的時間來思考如何安置硬景觀,
而這才是一個佈景的基礎所在。
我要很悲哀的說,
大部分的缸子從一開始就失敗了。
我總是要確定自己是不是對無水佈景有 100% 的滿意,
甚至都還沒想到種水草或加水。
在某些狀況下,
我花了好幾天的時間在硬景觀的工作上,
其實達到最完美。

 

照明和水草的選擇

Fluval Edge 的新型 LED 照明比起舊款 Edge 所使用的鹵素燈泡,
不論是在照明強度或能源效率方面,
都是很大的進步,
但對於水草能否生存下去而言仍然有些限制。
我大都在 Fluval Edge 裡選用弱光且生長緩慢的水草,
例如墨絲、鐵皇冠、黑木蕨和椒草等,
但我也會用些需光性較強的水草在中央照明較強的位置,
例如日本簀藻和泰國水劍。
幫 Fluval Edge 正確的挑選水草,
對於成就或毀壞一個造景,
是至為關鍵的。


由於大部分的地毯狀水草在 Fluval Edge 裡面會追光,
我用墨絲當作替代。
經墨絲綁在扁平的石塊上,
我們能營造出很有效的底床覆蓋,
而不太需要像普通長得很快的地毯水草一樣經常修剪,
例如迷你矮珍珠和矮珍珠,
況且能帶給水族造景一種更深色叢林的感覺。
當然了,
我也喜歡以傳統的方式運用墨絲,
像是綁在沉木的樹枝上,
當墨絲長起來時看起來會很棒。


椒草對 Fluval Edge 來說是個絕佳的選擇,
這可能也是我最喜歡的一群水草。
椒草的用途非常的廣,
也是很棒的"填料"。
椒草在中景和岩石間有很好的作用。
有些如鄒邊教草可以種植在後景,
矮小的迷你椒草則可當作前景草。
像是黑木蕨、鐵皇冠和水榕等水草,
可當作很不錯的中景草,
也能綁到沉木和岩石上。
我大都把鐵皇冠類和黑木蕨綁在沉木上,
以便看起來有濃密隆起的感覺,
這是椒草沒法做到的。
小榕是岩石和沉木縫隙的絕佳過渡水草。


對於後景的高度,
我通常會用泰國水劍或苦草類,
但我們也可以使用一些容易種植的有經水草如水蓑衣類。
這些背景水草對於 46 公升的 Fluval Edge 來說比較重要,
23 公升的 Fluval Edge 如果硬景觀的高度足夠的話,
甚至不需要背景草。

Fluval Edge 46 公升水族缸提供了兩倍空間可供較大的水族造景,尺寸為 43(長)x 35(寬)x 59(高)公分。





 


46 公升的 Fluval Edge

對於這種高度的缸子,
我決定用馬來西亞沉木當作主要的硬景觀,
周圍搭配青龍石散置在一旁,
將中景給散開來。
當然了,
對稱性是要加以避免的,
所以在安排上重心坐落在左邊,
沉木枝幹指向右邊的一角。
由於水族缸放是在水族館內,
我被要求儘快設置起來,
否則的話,
我很想花更多的時間來安排沉木和岩石。


綁上墨絲的小扁石使用在前景,
每一個月修剪一次以維持濃密的感覺。
在修剪以後,
有些墨絲會自己附著到沉木上,
我認為這增添了水族造景的自然感覺。
種在中景岩石和沉木間的椒草和小榕,
當成區塊間的轉換。
泰國水劍是很漂亮的高聳水草,
獨自用在沉木後面的背景。
在最初的設缸步驟後,
所有長了藻類的葉片和融化的葉片都要剪掉。
這對於新的水草來說很重要,
也會促進新的健康成長。

23 公升的 Fluval Edge 水族缸尺寸為 43(長)x 26(寬)x 22.4(高)公分,就像 46 公升的缸子一樣,提供了極簡風格佈景的一個很好的結構體。


23 公升的 Fluval Edge

對這個水族造景而言,
我要做的是一個非常極簡風格的石組風格佈景。
在這樣的造景裡,
岩石的擺設是最重要的,
為了這個原因,
我比平常花了更多的時間在無水佈景上。
五塊紅色的岩石,
以黃金比例的方式放置成典型的放射狀石組風格。
在這種風格的造景中,
岩石的角度非常的重要,
特別是主要岩塊。


我只要這個水族造景內使用兩種水草,
就能保持單純和這個佈景極簡風格的目的。
前景留白裸露出白沙,
綁了墨絲的石頭放置在中景岩石周圍。
亮麗的日本簀藻種植在中央,
這裡是照明最強的位置,
和深綠色的墨絲形成對比,
也向放射狀的岩石擺設致意。


就維護來說,
這個缸子每一兩個星期換一次 50% 的水,
鉀肥和微量元素也每兩星期添加一次。
玻璃面維持得相當乾淨,
不過也會每兩三個星期擦拭一次,
或者在修剪水草有必要的時候。


這和其他大部分的"每月一景"缸子比起來,
算是相當不太需要維護的設置。


結論

當我們在進行一個缸子(不只是 Fluval Edge)的水族造景時,
總會遇到些限制:
預算、可選用的水草、可選用的硬景觀材料、缸子的尺寸、照明、二氧化碳等等。
在這些限制條件下工作,
迫使我們必須更努力的思考,
並且做出更好的計畫,
我相信這使得水族造景更佳的完整和有效率。
最重要的是做好準備並進行研究。

 

來源網站: 沼澤缸之家

S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1.                                                         圖2.


圖1.2為大羊角螺


各種觀賞螺的飼養要訣來源


一、大羊角螺:現在大多數水族愛好者稱為蘋果螺,實際不夠準確,蘋果螺是個統稱,蘋果螺是個大家族,裡面有好幾類螺,例如神秘螺、福壽螺等都屬於蘋果螺大家族。紅色的蘋果螺,是最常見的。此外還有黃色和藍色的,較為稀少。


生存環境:喜歡硬水,PH7.0~7.4比較合適。如果水質偏軟,容易引起缺鈣,大羊角螺缺鈣外殼就會變薄,嚴重的會破洞。容易被其他生物攻擊。導致螺死亡。大羊角螺入缸後,耐受力很強,水質環境較差的條件下,也不容易死亡,在16~28度的水溫中大羊角螺都能正常的生長。24度左右的水溫最適合大羊角螺的繁殖和生長,也有利於提高幼螺的成活率。水溫過低,大羊角螺活動減少繁殖率也會降低。還要注意養殖缸裡不要養會吃螺的觀賞魚,例如巧克力娃娃等河豚類魚。也有網友提到,皇冠三間鼠也會吃螺。


食物:大羊角螺雜食性的動物。一般情況下,大羊角螺不會主動吃水草,只會吃死亡的魚蝦屍體。在飼養過程中,有時我們會發現成群的大羊角螺會吸附在一條死魚身上,沒多久,魚就被螺吃完了。大家會以為是大羊角螺捕殺了觀賞魚,實際上,大羊角螺的行動速度遠遠不及魚類,它根本不可能抓捕到魚。可能是某種原因導致魚的死亡,大羊角螺不過是承擔了清潔工的角色。


大羊角螺還會吃魚糧。平時喂養時,建議以魚糧為主。這種食物營養豐富,對了螺的體色生長發育,都十分有利。而且容易買到也容易保存。平時喂養還可以喂煮熟的菠菜。把生的菠菜泡洗乾淨,放鍋裡,開水燙2~3分鐘即可。菠菜可以做為植物性飼料補充。凍蟲也是大羊角螺十分喜歡吃的食物,可以經常投喂。


在飼養大羊角螺的過程中,水族愛好者常發現大羊角螺會漂浮在水面上,那並不是螺出了問題,螺有肺和腮,有時候是在水面用肺換氣。更多的時候,是因為水面着一層有機雜質,螺在進食有機物雜質。如果出現大量的螺浮在水面,說明水體缺氧。


繁殖:大羊角螺雌雄同體的,外麵包裹着一層較硬的膜,裡面有數十粒卵。卵發育成熟,幼螺會自己爬出來,無須特殊照顧。


 


二、月光寶螺:殻體和形態與蘋果螺差不多,顏色是暗紫色有條紋。一道一道的從螺口向後延伸。但月光寶螺攻擊性很強。特別是受傷的大羊角螺,很容易被月光寶螺攻擊。所以這種螺最好單獨飼養。


生存環境:與大羊角螺相同。


食物:和大羊角螺一樣。如果大羊角螺繁殖過多,可以放月光寶螺進行控制。


繁殖:非常容易,與大羊角螺相同。


 


三、斑馬螺:屬汽水域螺。殻上黃黑相間着長條形紋路,很漂亮。斑馬螺身上的紋路很豐富,有鋸齒狀的條紋也有成斑點狀的,等等。


生存環境:雖然是汽水域螺,但是在淡水裡也一樣能很好生存。斑馬螺在淡水適應性很強,屬於生命力較強的螺,較差的水質環境中也能生存。斑馬螺適合PH7.1~7.4的硬水,軟水中容易溶殻,殻外美麗的條紋被溶蝕,降低了觀賞價值。適宜生活在20~26度的水溫裡。22~24度最適宜斑馬螺生長,也最活躍。


 


四、彩蛋螺:外殼的顏色豐富多彩,有的殻體青黃相間,或褐、紅等顏色相間。是很艷麗的觀賞螺類。


生存環境:彩蛋螺屬汽水域螺類。在淡水裡比較嬌氣,剛入缸時,對新環境的適應性較差容易死亡。對水質變化比較敏感。對水的PH、硬度、水溫要求和斑馬螺相同。


食物:同斑馬螺。


 


五:角螺:也叫水雷螺。這種螺的殻體類似海洋裡的螺,客體有枝狀突起,非常像一顆水雷在水中,體色也非常多樣化。


生存環境:角螺汽水域螺。和斑馬螺的環境要求一樣也是比較皮實的螺,要想保持角螺的角長而美麗,一定要保持好缸裡水體的硬度和充足的鈣質。否則很容易被溶短,特別是新長出的角,而失去角螺的特色。


食物:同斑馬螺。


 


六:鮑魚螺:顧名思義,因體形象鮑魚而得名。殻上的紋路也多種多樣,常見的是網格狀紋路。在網上也有人稱它為籬螺或笠螺。現在市面上還有一種叫軍帽螺的。除了殻體是烏色,尾部比較突起外,其他形態都和鮑魚螺一樣。所以歸在一起講述。


生存環境:同斑馬螺。對水質要求略高於斑馬螺。鮑魚螺在捕抓時要注意它的腹部的吸附力很強,吸得很緊,不要強行剝離,這樣鮑魚螺會很容易受到傷害導致死亡。


 


七、洋蔥螺:螺體紫紅色,和洋蔥的顏色類似。黑斑規則的點綴其中,也是種很美麗的螺。


生存環境:同斑馬螺。對要求水質比較斑馬略高。


食物:同斑馬螺


 


斑馬螺、彩蛋螺、角螺、鮑魚螺、洋蔥螺由於是汽水域的,所以目前還沒有在人工條件下繁殖成功的報導。


觀賞螺入缸前要先過水後才能入缸。要過水4次,時間大約1小時,注意裝螺袋子裡的水,不要倒入養殖缸裡。比較嬌氣的螺,一定要嚴格過水。以減少因對新水質的不適應,而造成死亡的風險。


建議在觀賞螺缸裡混養觀賞蝦類。觀賞蝦類。可作為水質監測生物。觀賞蝦對水質變化敏感,水質輕微惡化都容易導致觀賞蝦的死亡。如果觀賞蝦開始不安,在缸裡到處浮游,表示水質開始惡化,要及時採取措施,改善水質。


觀賞螺一般養殖過程中,病害較少。就是有,也不容易被發現,觀賞螺的病害資料比較少,目前也沒有什麼有效的治療手段。在水質偏軟環境下,容易溶殻破殻,可以調節水的硬度,投入含鈣的物質溶入水中改善。


S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蘋果螺,我相信各位魚友一定不陌生,記得我第一次見到蘋果螺第一反應就是“紅色蝸牛”,這種蝸牛是水生的,養在魚缸里非常漂亮,本文就詳細給各位魚友介紹下蘋果螺品種、繁殖及常見問題。



蘋果螺家族,或作Ampullariidae,是世界上許多熱帶地區常見的淡水螺,一些品種已成為受歡迎的水族箱寵物螺。
它們吸引人的外表以及龐大的體積 (5 到 15 公分 / 2 到 6 吋,根據品種) 是他們成功的主因。

然而,先不論它們受歡迎的程度,許多誤解仍然環繞著這些也被稱作神祕螺的螺。舉個例來說,最受歡迎的一些水族書籍稱它們為Ampullaria gigas和Ampullaria cuprina,然而這些在科學性刊物上流傳多年的名稱是錯誤又老舊的。從歷史上看,這些名稱問題不是全無理由的,因為遠在17,18世紀時著書描述這些螺的作者們都在業餘愛好者的刊物中默默無名。

在目前所被接受的命名法中,蘋果螺家族 (Ampullariidae) 被區分為下列幾類:solene,Felipponea,Marisa 和 Pomacea是屬於新世界種 (南美,中美,西印度群島和美國南方),而Afropomus,Lanistes和Saulea種則是在非洲。Pila種是非洲跟亞洲的原生種。

蘋果螺的分離性別也是另一項常見的誤解。

與大部分人所想的剛好相反,並非所有的螺都是雌雄同體,而蘋果螺為許多例子中之其一。對於想繁殖這種螺,或是想防止它們繁殖的人來說,這項知識是非常重要的。不幸的是,對於大部分蘋果螺,只光看外表示是很難分辨出性別的,除非它們交配或是母螺產下卵


環境與適應



在沼澤,溝渠和池塘,及至湖泊和河流中,都可見到蘋果螺的生態系統。大部分的品種偏好止水勝過流水,並只有少數品種能適應有強烈水流的河流。



 


當沉在水中時藉著呼吸管呼吸(Pomacea canaliculata).

蘋果螺里的肺/鰓組織反映出它們對缺氧的水的適應力。此例通常可在沼澤與淺水中得見。假若沒有肺,它們只得完全倚靠它們的鰓,會減低它們的生存能力。

呼吸氧氣與 鰓蓋的組合是另一項優勢,使它們生活環境經歷旱季時,它們有能力度過乾旱。此時它們會將自己埋在底層土中,緊緊的關起殼來休眠。當環境允許螺在整年持續活動時(無乾旱和寒冷),它們就會整年活動並不休眠。除了給予對抗旱災的保護之外,鰓蓋也保護它們免於被獵食。

許多品種,特別是南美的Pomacea品種,有另一種獨特的生物構造: 呼吸管。這器官,是在脖子左邊一個遮蓋孔的褶層所構成的,沒在使用時幾乎是看不見的。當螺需要換肺里的氣時,褶層的肌肉會縮起,褶層就會變成一個柔軟的管狀構造(呼吸管),使螺能在水面下方也能呼吸空氣。留在水下方給蘋果螺一個極大的優勢,因為在水面它們很容易受到食螺鳥類的攻擊。
蘋果螺另一個更驚人的特點就是它們生活在空氣中的卵。時候到了的時候,母螺就會離開水面產卵在水生植物的莖,樹榦,石頭或是任何堅硬的物體上。這獨特的行為到目前為止只有在蘋果螺家族中發現。不過,並非所有蘋果螺都在水面以上產卵,Asolene,Felipponea,Lanistes,Marisa並可能包括Afropomus和Saulea種都在水中的植物,石塊,或其它物體上產下凝膠狀的卵群。


常見的水族箱品種


因為不同品種之間餵食有微小差異,識別蘋果螺可以是很重要的。把整件事簡單化,首先如果這螺是由寵物店購買,你也許有的是Pomacea bridgesii (神祕螺,尖頂蘋果螺,象牙螺)或Pomacea canaliculata。假如螺有平坦的殼並其尺寸超過2。5公分 (1吋),有或沒有黑帶,你有的則是Marisa cornuarietis蘋果螺(大羊角螺)。這種螺因為它不同的外型,通常不被認作為蘋果螺。Pomacea paludosa (佛羅里達蘋果螺)則是更少見 ,但有時會出現在水族交易中(主要是在美國)。
只有受歡迎的Pomacea bridgesii螺才適合水草缸,因為此螺主要食用死去或是腐爛的東西,因為它們柔軟的牙齒,它們無法吃你好好的水草。
 


Pomacea bridgesii 或神祕螺
最近幾年,培養出了許多不同顏色的種類


黃色的 Pomacea canaliculata
原始的品種是帶有黑帶的黃殼

Marisa cornuarietis或大羊角螺
下面是一個根據殼型來作的快速識別指南:
  重要: 當你試著藉著比較圖來分辨品種時,不要管你螺的顏色。同一品種可以存在著許多不同的顏色變化(殼和身體) (看上面Pomacea bridgesii 螺的照片)。
有時候其它的蘋果螺品種在交易中會出現,大部分都是進口的。這種情況下就比較難辨認。


 


照顧與繁殖


居住環境:


蘋果螺可以容易的飼養在一般的魚缸里,但是它們對水生植物的超大胃口不是每一個人的好選擇。然而,如之前提過,Pomacea bridgesii則是例外,甚至在水草豐富的環境中以會因為沒有足夠的食物而餓死。不幸的是,大部分的人,甚至寵物店裡的人,並不知道其中的差異並認定所有螺皆對植物有害 (又是另一個誤解)。


蘋果螺可以好好的與大部分魚類生活,但 (很明顯的) ,要避免會吃螺的魚類。也有很多魚會試著咬蘋果螺的觸鬚,但這應不成什麼問題,因為蘋果螺很快的能學習把觸鬚藏在殼下。一般來說,建議給每一隻中型的蘋果螺約十公升的水。並加一個頂框來防止夜晚的脫逃。你假如發現地上的螺,你絕不是第一個!
在水面和頂框中留約數公分的空間是必須的,以供給這些螺新鮮空氣,即使它們除了肺外也有鰓,它們若沒有空氣也是會溺死的。若想要繁殖,則須留約10公分的高度,否則這些螺在產卵時會無法把卵產在水面之上。


水質:


蘋果螺對水質不要求: 它們比大部分的魚更能在惡劣的環境中生存。以養魚一樣的方法來控制水質 (過濾,定期的換水,等等)。可是當螺需要鈣質來建造殼時,它們需要中性 (pH 7) 至硬水 (pH 高於7)。這是需要特別注意的。若水是軟性的 (低鈣質),可以藉著添加大理石,石灰石,貝殼的粉末或是寵物店裡特為此目的準備好的粉末增加鈣質量。



當水中的鈣太低時殼會出現破洞 (Pomacea bridgesii)


食物:


蘋果螺十分好喂,它們會吃幾乎所有它們能撕開擺進嘴巴里的東西。蔬菜像是小黃瓜,菠菜,胡蘿蔔和萵苣,魚飼料,死魚,其它的螺和它們的卵,藻類,豐年蝦,它們都吃。
如之前提過的,Pomacea bridgesii只吃非常柔軟和死了的植物,所以用魚小球飼料或煮熟的蔬菜或罐頭菠菜來餵食會比較好。要小心不要因這些食物把水質搞壞了。
食物的份量應根據它們的需要。事實上就是說不要給多於它們在食物腐爛前所能解決掉的份量。不用擔心過度餵食,但最好在較小的缸中限制餵食的量來避免過多的剩餘食物。
因為蘋果螺在它們的腸中有大量的微生物,來幫助它們消化食物,當微生物隨糞便排出時會使水變的混濁。這對你的魚並沒有直接的傷害性甚至可成為你魚的極好食物來源。良好的過濾並限制食物的量可減少副作用。


水溫:


蘋果螺是熱帶螺(除了一些亞熱帶的品種像是Felipponea和Asolene),水溫應保持在攝氏18-28度的範圍。
當水溫增加蘋果螺的活動量也增加,在18度時它們則幾乎是不動的狀態。只有在24度或更高溫才可觀察到它們優雅的行動方式。溫度不隻影響它們的活動量,也是決定它們壽命的重要因素。高溫下,它們的生命周期 (從出生到死亡) 從四年 (低溫中) 減少到少於一年。其繁殖率則隨者水溫而增加。


繁殖:


成功的繁殖蘋果螺需要照顧到許多事



交配中的Pomacea bridgesii螺公螺(左)將其陰莖組織伸入母螺(右)

第一:需要一公一母,這同時帶來了第一個問題: 你怎樣知道你公母都有? 不幸的是,沒有練習是不容易看出其中的不同。不冒險的話,最好多擺幾隻以增加機會。


第二:螺們應該要開始交配併產卵。高溫和豐富的食物應會刺激它們。要注意這可以花上一段時間,所以需要一點耐心。不同的季節也可以影響它們交配的意願。卵已經預備好后,母螺在夜間離開水面尋找產卵的好地方。在水族箱中的話這會是在壁上或是頂框上,在池塘中的話則是靠近水面的任何物體。很明顯的,螺需要足夠的空間把卵產在水面上。


卵:


卵是一顆一顆產下並互相黏接成為一個卵塊。剛產下時是軟的並帶著乳白色,數小時內會硬化。它們真正的顏色 (白,綠,粉紅至亮橘色,看品種) 會在一至兩天後出現。
卵應保持濕潤,但不濕透並絕不能被水蓋住,這會淹死小螺。一般來說,這對有頂框的水族箱都不成問題。
注意說不是所有的蘋果螺都產離水的卵,像是常見的大羊角螺 (Marisa cornuarietis) 就產凝膠狀的水生卵塊。
 


新生螺:
2到4周后 (看水溫) 小螺就準備要孵化了。卵塊會變的較深色,最後小螺們吃掉卵爬出來然後掉入水中。
               


 新生的Pomacea canaliculata螺它們看起來像是它們父母的縮小版


許多魚會吃新生的螺,所以最好把小螺們移到分開的缸中。然而想要抓到小螺卻不造成傷害是十分困難的,這時候在孵化前就把卵塊移缸就容易了許多: 把卵跟黏著面濕並稍等一會。然後試著把卵塊從黏著面上取下來並擺在新缸中的一塊浮物上。另一個方法就是等到螺即將孵化的時候 移開卵塊,不用擔心弄破。並將其擺在一塊浮物上或甚至把卵塊放在手中,在水裡滾動著,把小螺從卵里洗出來。若小心的話,這方法可以順利孵出大量健康的小螺。
小螺孵化后的頭幾天,用軟的綠藻,廢物和剩餘的食物餵食。雖然這些東西在一個穩定的缸中並不缺乏,但在新缸中可能沒有,所以要在小螺孵化的兩周前就先準備新缸或用好的魚飼料喂它們。一至二周后,小螺就能跟父母吃一樣的食物。


常見問題


1、蘋果螺會成為我缸中的害蟲嗎?


不會,一個缸或一個池塘中蘋果螺的數量是很容易控制的。成年的螺很容易辨別出,它們的卵也很容易發現,只要把它們移除就可以防止過量繁殖。


2、它們能活多久?


要看它們的品種,水溫和其它因素,蘋果螺應可活到1歲至4歲。


3、我的螺已經浮在水上有一天之久了。他死了嗎? 我該怎麼辦?


當一隻蘋果螺肺部里有夠多氧氣時,它浮著也並非不尋常。蘋果螺數日甚至數星期不太活動也不奇怪,特別是老年的螺可以十分的不活躍。所以漂著幾天不代表螺就是病了或是死了。可是假如螺開始發臭或者身體變的非常虛弱,螺可能真的死了,並且應該馬上移除。


4、我的魚病了,我想給它們治療。化學藥物會傷害我的螺嗎?


對付魚的疾病的基本原則是使用化學藥物來殺掉疾病,而因為兩種生物上神經和新陳帶謝上的不同,並不會對魚類造成不良影響。然而,螺跟魚類對化學物質的反應比起來,螺與寄生蟲則比較相似。因此建議在治療魚類期間,將螺分離至另一缸,除非你完全確定你所使用的產品沒有含有對螺類有毒的成分。另外,因為許多導致疾病的生物無法在魚類體外生存數日以上,所以只要在分離缸中持續換水,可以將螺類可能造成魚類再次感染的機會減低。能寄生在魚跟螺的寄生蟲則是例外 (通常是發生在野外捕捉到的魚/螺)。可能/應會對螺類有毒性的化學成分治療包括:-綠孔雀石 (用於治療Ich或白斑,黴菌和天鵝絨斑或Oodinium)。-各種像是甲醛,metriphonate,metriphonate (= dylox,masoten,metriphonate,neguvon,trichlorophon),dichlorvos和其它用來治療比目魚,蟲,甲殼類動物或虱子感染的organophosphorous殺蟲劑。-當作殺軟件動物的葯來用的metaldehyde -各種含有治療單細胞生物和黴菌感染的藥物的銅-用來除去蠕蟲,鉤蟲,吸蟲,扁行蟲,和一般蟲的殺蟲劑 D (Di-N-Butyl Tin Oxide)


5、它們視覺多好?


它們的眼睛夠它們”看見”它們的環境,但是不要過度期待它們的視力,它們視力僅夠它們分辨明暗。


6、螺有聽覺嗎?


沒有,蘋果螺沒耳朵,是全聾的。

很多魚友飼養觀賞魚和蘋果螺都把自己的熱情全身心的投入進去,希望大家都能養一手好魚好螺。本文應該介紹的比較全了,如果哪裡說的不對或者誰有更好的經驗,與大家一起分享吧。


 


資料來源:魚友之家.
 


S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普洱茶功效及養生之現代研究

 

以下為針對現代中西各方文獻所做之歸納,僅供學術研究參考:

一. 去脂減肥

促進腸段蠕動,縮短食物被小腸吸收膽固醇及甘油三脂之量.

二. 降壓及抗動脈硬化

使血管舒張,心律減緩,其中之黃苷酮以維生素P之作用,預防血管硬化.

三. 健齒防蛀牙

濃度1%之茶湯,能抑制GTF(葡萄糖基轉移酶)之活性,使牙菌斑不易生成.

四. 消炎殺菌

其中之茶多酚有消炎殺菌功能,可參考故宮珍藏之茶膏,即被太醫用來內服外敷消炎殺菌之用.

五. 健胃整腸

茶之甘潤黏滑,易於腸胃中形成保護膜,而不易受刺激性食物侵害.

六. 抗衰老

主要由兒茶素(EGCG,EGC)之作用能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另外於熟茶中的茶紅素(TR),茶黃素(TF),茶褐素(TB)和沒食子酸,維生素C等,亦對人體免疫系統有提升作用.

七. 防癌抗癌

主要由其中之β-胡蘿蔔素,維生素B1,B2,C,E等之作用.

 

中國歷代醫學節錄:

◎李時珍《本草綱目》:「甘,苦,微寒,無毒」

 

◎清,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綠色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普雨茶,蒸之成團,西藩市之,最能化物。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膩牛羊毒,苦澀,逐痰下氣,利腸通泄。」

 

◎《百草鏡》:「悶者有三:一風閉;二食閉;三火閉。唯風閉最險。凡不拘何閉,用茄梗伏月採,風乾,房中焚之,內用普洱茶三錢煎服,少頃盡出。費容齋子患此,已黑暗不治,得此方試效。」

 

(參考資料:法國巴黎安東尼醫學系卡羅比醫生臨床實驗研究,中國昆明醫學院臨床實驗研究,台灣大學普洱茶研究論文,湖南醫科大學口腔系研究報告,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部科夫斯基博士研究論文)

S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紫砂壺新壺使用方法


紫砂壺的泥原料,為紫泥、綠泥和紅泥三種,俗稱“富貴士”。


紫砂壺燒製的原料為泥土,紫砂壺泥分為三種:紫泥、綠泥和紅泥。 可以燒製紫砂壺的泥一般深藏於紫砂壺岩石層下且分佈於甲泥的泥層之間,泥層厚度從幾十釐米至一米不等。


以下信息由愛茶網收集整理來源於網絡:


     對於許多紫砂新生而言,「下單買壺」可是一件大事,即便只是區區一千元的商品壺,也總要經過幾番精挑細選與無數次心理掙扎之後,好不容易才將心儀的紫砂新壺迎接回家。


 此刻,雖然急欲拿出窖藏的好茶,試沖一泡,但可別忘了先得替愛壺舉行個下水典禮,「接風洗塵」一番才行!整修內部擇期開張整修內部擇期開張


就消費心理學來說,茶壺是高關心度的商品,因為泡出來的茶湯是要入喉下肚的,這可開不得玩笑,所以下水前的清潔工作十分重要,不宜馬虎。


通常,中檔以下的紫砂壺多半會有一些不算瑕疵的小毛病,大多可以自行排除。


     例如氣孔若被泥屑堵塞住,易影響出水的順暢,可以鋼針或尖鑽小心將其剔除﹔又如壺身內壁或流孔接續處若殘存泥屑,則易卡住較小的茶葉片,形成藏污納垢的死角,此時可用小鋼銼及砂紙,細加修整磨拭,以免造成日後使用的困擾。


 事前的暖身運動做好了之後,便可舉行愛壺的下水典禮了。


這道手續的目的有三﹕


 其一是因新壺在出廠、裝運、展示過程中,常會附著一些泥砂、塵土、包裝屑(尤其是花貨)﹔另外,有些茶壺裡面仍留存著白色的鋁粉(此為隔離用的耐火物,入窯燒坯前先撒佈於壺蓋內沿,可避免壺蓋與壺身燒結在一起分不開),以上這些異物均應於事前加以清除。


 其二,新壺出窯後,未識茶味,火氣、土氣仍重,若不先行去除,將有礙茶湯的品評。


  其三,上游業者常會在初出爐的砂壺表面打上—層蠟油,以增加光澤,美化賣相。


這層油性異物不但堵塞了壺表的毛細孔,更形成一層保護膜,不受茶水,如未予去除,則養壺勢必徒勞無功!


水煮徹底刷拭簡便水煮徹底刷拭簡便 .


茶壺的下水典禮有兩種儀式,讀者可依個人狀況自行採用。


一、水煮法取一乾淨無雜味的鍋子,將壺蓋與壺身份開置於鍋底,徐注清水使高過壺身,以文火慢慢加熱至沸騰。


    此步驟應注意壺身和水應同步升溫加熱,切勿像某些書上所載,將壺身驟然置入沸水中,來個「三溫暖」﹔否則,雖說紫砂壺冷熱急變化佳,但如此折騰愛壺,萬一它老兄來個「開口笑」那就後悔莫及了。


 (一般會「笑」的,多是早已有暗傷)待水沸騰之後,取一把廉價的茶葉(通常採用較耐煮的重焙火茶葉)投入熬煮,數分鐘後撈起茶渣,砂壺和茶湯則繼續以小火慢燉。


待二、三十分鐘後,以竹筷小心將茶壺起鍋,淨置退溫(匆沖冷水)。


最後再以清水沖洗壺身內外,除盡殘留的茶渣,即可正式啟用。


這種水煮法的主要功能除了去蠟醒壺外,亦可讓壺身的氣孔結構,藉熱脹冷縮而釋放出所含的土味及雜質,若施行得宜,將有助於日後泡茶養壺。


二、刷拭法二、刷拭法


   這是較為簡便的方法,先以溫水暖壺後,再改注沸水盛滿壺內,並用熱水澆淋壺身表面,使全壺保持高溫狀態。


再持軟毛牙刷沾上牙膏,將全壺內外徹底刷上幾遍後,以熱水衝去泡沫,即可去除土味及蠟質。


     刷拭法的優點是簡單方便,在茶桌上即可操作,不必「動鼎動灶」,缺點是效果不如水煮法徹底。


此外,某些品牌的牙膏(尤其是強調去污力特強的)含有較高成份的研磨劑,對胎身較細膩的砂壺(如朱泥、綠泥)恐易產生刮痕,不妨改用洗碗精替代。


洗心革面除舊務盡洗心革面除舊務盡


前面所述的下水典禮,均以新壺為對象,若是手中的是二手壺、老壺、舊壺、出土壺,那處理上需較為謹慎,因為誰也不曉得此壺的前任主人是何方神聖。


     出土壺固然需大清特清﹔老壺、舊壺亦然,因為大陸某些地區喝茶是不用茶杯,直接以口含壺嘴牛飲的,還有些人家習慣用茶壺裝醬油、煤油等物,甚至某些文物販子喜用墨汁、


鞋油、鹽酸將紫砂壺刷染作舊。出土壺固然需大清特清﹔老壺、舊壺亦然,因為大陸某些地區喝茶是不用茶杯,直接以口含壺嘴牛飲的,還有些人家習慣用茶壺裝醬油、煤油等物,甚至某些文物販子喜用墨汁、


鞋油、鹽酸將紫砂壺刷染作舊。 即便是得自友朋的二手壺亦應重新處理乾淨,從頭泡養起,因為「好壺不事二茶」,常泡普洱的壺若突然改沖烏龍,茶湯必然不純,有礙品評。


紫砂舊壺的「洗心革面」通常不採水煮法,因為舊壺或許隱含有龜裂、修補的暗傷,較不宜用此「猛藥」。


紫砂舊壺的「洗心革面」通常不採水煮法,因為舊壺或許隱含有龜裂、


修補的暗傷,較不宜用此「猛藥」。 通常的作法是,先取一乾淨的鍋盆,將溫熱過的舊壺置入,徐注熱水使其淹過壺身,再混入10㏄左右的漂白水,如此靜置一小時後取出,再似前述的刷拭法,


將此壺內外刷淨,此時便可重現盧山真面目。通常的作法是,先取一乾淨的鍋盆,將溫熱過的舊壺置入,徐注熱水使其淹過壺身,再混入10㏄左右的漂白水,如此靜置一小時後取出,再似前述的刷拭法,將此壺內外刷淨,此時便可重現盧山真面目。 需特別注意的是,漂白水對人體有害,且其滲透力甚強,需於事後充分洗淨,方宜泡茶。


需特別注意的是,漂白水對人體有害,且其滲透力甚強,需於事後充分洗淨,方宜泡茶。


經過以上的一番大掃除,不論新壺、舊壺必然呈現出最原始、


素淨的面目,這代表日後它將在主人的摩娑泡養下,展現出美麗溫潤的容顏,這也正是紫砂壺的迷人之朱泥壺胎身較薄、較細膩,不論採水煮法或刷拭法均不宜太粗魯。



來源:淘壺人    2012-04-17


S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壺蓋款:國良.



 



壺底款:陳國良製.  壺把款:陳



此壺作者:陳國良,收藏約15-20年,未泡養過.


陳國良藝術簡歷:
高級工藝美術師,江蘇省陶藝專委會委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


1954年生,1972年進紫砂工藝廠,隨中國陶瓷藝術大師何道洪學藝,之後從事花盆、花瓶的製作設計。


1982年始制茶壺。1985年在江蘇陶瓷公司職校學習。


1986年擔任藝徒培訓輔導和技術總監等職。


1988年在清華大學工藝美術學院培訓陶瓷造型。


1993年進紫砂工藝廠研究所任職至今。對於紫砂藝術一貫堅持嚴謹的作風,其作品不論光貨、花貨,都以追求難、奇、新、巧而形成個人風格。題材富有詩意,造型優美,講究實用和收藏兼顧。作品多次在國內外大展中獲獎。陳國良(號:鶴軒)


1954年生於江蘇宜興丁蜀鎮
1972年進宜興紫砂工藝廠,隨何道洪師傅學藝,其後從事花盆、瓶、掛盤等製作
1985年曾在陶瓷公司職校學校工藝、素描、雕塑、圖案裝飾
1986年任宜興紫砂工藝廠藝術培訓中心輔導老師和技術總監
1988年曾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進修“陶瓷造型設計”專業
1993年進紫砂工藝研究所專心設計自己的紫砂創新與製作
現職為高級工藝美術師(江蘇人事廳頒發)和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
對紫砂陶,其本人一貫堅持嚴謹的工作作風,其作品不論光素貨,花貨和其他,都是追求有挑戰的難、新、奇、巧和形成個人的風格,在創新和製作中更求精、求實、講究實用與收藏兼顧、題材豐富多樣,源於傳統而別有新姿.


2001年、2002年作品《待放壺》、《陽羡溪頭》分獲第三、四屆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銀獎。



 


 


 


 


 


 


 


 


 


 


 


 


S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