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紫砂壺知識 (8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對紫砂壺新手的幾點建議


 一、不可急功近利,紫砂壺是男人一生的玩具,也是愛好者情感偏好的投射,不可能有速成的,只能一點一滴的積累,如果你太浮躁,估計是要交不少學費,新手玩壺的路還很長。 現在的新人很茫然,並不明白什麼是原礦紫砂,只能把自己的想像強加在紫砂身上,剛開始喜歡顏色鮮艷的,光亮的(原礦根本燒不出來,必須要加金屬氧化物),泥(山外料)被打成一百二十目通粉的,表面細得像玻璃一樣的(加玻璃水)。


  這種壺其實表面已經瓷化,和瓷器沒有任何區別,還算得上紫砂嗎?顆粒的甄別,通過肉眼是可以正常區分的,紫砂的目數自起源至如今,大致基本鎖定在:20-120目的範圍,製作紫砂壺最優的目數應該在30-60目之間。過粗過細具會對紫砂的工藝步驟,造成影響。


 二、如果你原來不喝茶,突然玩壺的,那麼我恭喜你,你會有很多的彎路要走,會吃虧很多,磨刀不誤砍柴工,一定要花點時間在茶上面,能用蓋碗喝出茶葉的好壞。對你將來的玩壺的進級非常有幫助。


這方面現在可能你不會明白,希望你將來能明白。壺和茶是不可以分家的


 三、不要去追求什麼驚天絶世好泥,什麼朱泥大紅袍,什麼青灰泥那些不知名的泥料,傳統的紫泥、段泥、紅泥、最美。


 玩那些會吃太多的虧。紫砂泥料只有三種,就是紫泥,紅泥,本山綠泥,其他的都是這三種基礎泥料的分支或者天然共生礦,玩偏門的我看不懂。


 關於清水泥很多人都問過我是什麼東西,我是這樣認為的,清水泥起源於一廠的練泥工藝,以前一廠做壺喜歡把幾種不同的紫泥礦拼配在一起來做壺,這樣顯得高檔。


 但是用來做花盆的泥料,不願意花這麼大的功夫,就用一種單一的紫泥礦來製作所以叫清水泥。


 現在清水泥的定義已經演變為紫泥的一個品種,任何一種單一原礦的紫泥都可以叫清水泥,也可以叫紫泥。


 就像綠茶和黃山毛峰的關係一樣。所有的黃山毛峰都可以叫綠茶,但不是所有的綠茶都是黃山毛峰。


 四、不要以為可以養得潤的就是好料子,山外料和純度不高的紫砂也可以泡養出好的效果,但是和原礦比肯定還是有較大差距的。


不要以為看著潤的,亮的,或者水色好的,底料就一定好。


看著乾澀,水色不好的料子就一定很差。


現在練泥的工夫,明針的水平,燒什麼窯,對泥料成色的影響要超過底料本身的質量的。現在有一些純度不高的料子(山外料,化工料不在本文探討範圍之內)但是有的人工手好,明針功夫了得,再加上打磨拋光,壺表看起來漂亮一些,但泥本身並不是真的好。


 一把剛出窯的壺,經過上千度高溫之後,壺的外表灰頭土臉的,一點光澤都沒有,所謂和闐玉一般的光澤需在茶水滋潤養護之後才會有的。


 如此,我們能說那些剛出爐的紫砂壺泥料不好嗎?也有做壺工手為了壺燒出來有較好的賣相,使用沖漿的方式,在泥料中調多些脂泥,再以明針把漿逼到壺外,壺燒出來就明亮多了,這能說明泥料就純正了嗎?在這種情況之下,如何能清楚的分辨泥料的好壞呢。只看表面功夫一般的新手會吃不少虧。


 紫砂砂壺因為泥料種類不同,出產的地域不同,練泥的方式不同,明針的功夫不同,燒製的溫度不同,養出效果所需的時間也不同,有的泡幾次茶表面就開始發生變化(變潤、有亞光),有的變化會慢一些。


 所以不要以為泡養變化快的泥料就一定好,泡養變化慢的就一定不好,只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用好泥料做的紫砂壺一定比差泥料做的紫砂壺泡茶好喝


    五、關於龍山料和山外料的識別,龍山料,用開水注入新壺30秒後倒盡,有濃重異味的則是劣質泥,而龍山泥則有股淡淡的陶土香味。


龍山泥做的壺手感很潤,砂料看上去有砂感。


這點非常重要,也是區別和黃龍山以外的山料重要手段。


龍山料靜謐通透,呈亞光【黯然之光】,養後的光澤猶如兒童眼睛的清澈狀。新壺有少許雲母片,但壺養成就會消失。


如果壺身泛出不自然的亮光,燈下觀察沒有透感,反光混濁。


特別要注意看蓋內,因為賣壺人這裡往往不做拋光處理,呈不平滑狀玻璃相【這點非常重要,因為黃龍山以外的料往往是這種質感】:劣質泥結晶度高含砂少,不耐高溫的緣故。
    六、不要盲目聽信別人教你如何識別原礦,比如原礦一要有鐵質,實際其實含有氧化鐵的泥土,全國各地不知有多少。雖然紫砂含有雲母,雲母在燒成的過程中會遺留下來,在光下發出點點銀光。但是從這裡作為出發點,單看雲母的方式,碰上長興泥料時也一樣沒徹,因為長興泥也有同樣的效果。


不要去聽說什麼壺形合適泡紅茶,什麼壺形合適泡綠茶,從理論上來看,這並沒有問題。


問題在於,這些所謂的“合適”因素,往往是別人告訴你的,你並沒有經過自己深入考證就相信了,為什麼你不自己去試試一試,這些被大家掛在嘴上的“壺形因素”或“差異化泥料因素”產生的效果呢?結果就是人云亦云,說的人多了就成了真理,其實都是靠不住的。新手玩壺最大的動力應該就是不斷的自我否定。
    七、關於實用性,說得人很多了,我只說一點。只要你會喝茶,就是你教壺商怎麼用,而不是壺商教你怎麼用。如果說是方器、筋囊器,那麼壺蓋與身筒之間的密封性就不是你要考慮的因素,因為這兩類器形受工藝所限,漏水是必然的。


當然,一定要抬槓的話,也不排除有極個別的不漏。


還就是早期壺一般都是一次燒成不整口的,口蓋也不會太好,只要使用過程中壺蓋不滲水,我都不建議整口,保持原樣是對那段歷史的尊重。
    八、關於壺形,這個要看個人的綜合素質了。其實線條越簡單的壺越吃工,越花哨的壺反而好做。


因為花哨的壺往往就是往上加東西,但你要怎麼簡化?而且怎麼越簡單越好看?這是很難的事情,水平不高的工手是很難突破的。


而線條簡單的壺往往形、神、氣、態的高低一目瞭然,沒有其它的東西可掩蓋,藏無可藏,反而越考驗工手的功力高低和藝術水準。


同時線條簡單壺往往古拙,紫砂壺屬於茶文化的組成部分,追求的意境為“淡伯平和,超世脫俗”所以古拙大度為最佳,清秀趣味次之。


至於怎麼提高,其實方法很簡單,先從傳統的壺形玩起,哪個高手和你說這款壺的壺形如此了得,你就去百度一下,找出這款傳統壺形最經典的圖片,和那吹的人對比一下,高下立分,只能這樣速成了,能提高多少就看你的悟性了,如果你個人道德修養不夠,綜合素質審美觀達不到,那還是慢慢來吧,隨着年紀的提高審美觀也會提高,首先要多看少買,把眼光養正,只要方向對了,哪怕只是在起點,將來也可以玩得很好。
    九、關於一廠早期壺的態度,要區別對待,我的觀點以前已經說得很多了。估計也得罪了不少人。我就對菜鳥說,你買來玩玩可以,只要不貴。


如果想著買着發財,那我就要笑你太蠢。沒有資金炒的,有些宋代的完整的瓷器杯子也就賣三千五。


你一廠的壺別和我說什麼希缺性,這些都是別人玩剩的。一廠壺的泡沫以現,除非你找到比你更大膽的菜鳥接手。


我相信泡沫還會持續,能持續幾年我並不清楚。但會越吹越大,最終會破滅。不要以為你收了幾把一廠的壺就等着發財,多少超級大戶級別的人會笑死。


新手不要跳級玩早期壺,應該立足於實用,買一些不貴,有實用強的原礦紫砂壺足矣。


 十、泥料只要是原礦,就沒有優劣,關鍵在於適茶性,宜茶保味,聚水凝香。


便宜的壺可能比大師的壺利茶性要強。


而一把紫砂壺泡茶是否好喝最重要的決定性因素是泥料;而和紫砂壺本身的透氣性、做工、密封性、壺形這些因素關係不大。


紫砂壺一定要吃足火達到燒結溫度,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利茶性。


紫砂壺吸水性和透氣性一定要嚴格區別,吸水性是壺體本身的氣孔載水量(一把利茶性好的壺應該控制在2%以下)透氣性是基於紫砂雙重氣孔結構的滲出度,只要達到燒結溫度,透氣性都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


有些吃不了高溫的山外料,吸水性像海棉一樣,倒一點水,馬上吸乾了,這種壺就是吸水性強,和透氣性沒有任何關係,不要聽壺商忽悠什麼透氣性好。這是兩回事。
     十一、不要總認為自己比別人更聰明、更有智慧、更有頭腦,看問題更有深度,更能把握住事物的根本。絶大部分的新手最初也都往往如此,尤其是有過成功管理企業經歷的老闆們,更容易如此。無論別人怎麼說,怎麼告誡他,他就是聽不進去。


根源就出在這裡!不要說別人懷疑他的東西,就算是他自己懷疑他的東西,他都能很快找到“合理的解釋”。而且,越解釋越堅信自己的東西是對的。


為什麼?因為你們所有懷疑的理由,他自己都已經找過一遍了,都已經獲得“圓滿解釋”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就是說破天,他也絶對不會相信!當玩壺進入到這個誤區時,往往就很難拔出來了!這個論壇上的這麼些會員之智慧、智力、智商的總合,還遠遠不如你一個腦袋?有這種可能嗎?一定要多聽聽大家的意見。
    十二、發現自己玩壺的方向有問題以後,如果不是自己要堅持騙自己。


早就可以發現疑點,從而終止收購,減少損失的。


可是,人性的弱點,在這種時候,往往都表現得那麼淋漓盡致!讓你欲罷不能,不繼續欺騙自己就是不行!玩得後面收得一堆破爛在家,壺貴精不貴多。


越玩到後面你會越明白,一分錢一分貨是永永遠不會改變的真理,你願意用一把好壺去換十把根本看不入眼的壺嗎?


來源:紫砂壺百科網站    2013.03.11


S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閒說今天的宜興紫砂壺
  宜興紫砂壺:名揚海外的宜興紫砂壺從宋代走到現在,名聲是越來越響亮。在一片繁榮的景象下,作為具有很強實用性的工藝品,紫砂壺又面臨着不少危機:不可再生的優質紫砂礦產日漸稀少;家庭作坊和工作室形式的製作方式受到大工業生產的擠壓;紫砂從業人員職稱管理混亂,假冒職稱屢見不鮮;部分紫砂藝人心浮氣躁,追名逐利,不能夠專心制壺。這些問題都將傷害到紫砂壺生命力的三要素:手工,精緻,把玩。我做了二十多年的壺,堅持手工


名揚海外的宜興紫砂壺從宋代走到現在,名聲是越來越響亮。


  在一片繁榮的景象下,作為具有很強實用性的工藝品,紫砂壺又面臨着不少危機:不可再生的優質紫砂礦產日漸稀少;家庭作坊和工作室形式的製作方式受到大工業生產的擠壓;紫砂從業人員職稱管理混亂,假冒職稱屢見不鮮;部分紫砂藝人心浮氣躁,追名逐利,不能夠專心制壺。


    這些問題都將傷害到紫砂壺生命力的三要素:手工,精緻,把玩。
   我做了二十多年的壺,堅持手工製作也堅持了二十多年,像我最喜歡做的“雲肩如意”就是全手工的。手工意味着不可複製,及一定的主觀性。


  這是一切藝術品的共通特性。作者某一時刻的意念、心情的變化都會影響到壺的外形與氣質。
  前人留下的傳統造型,比如傳爐、石桃、井欄、四方、僧帽、掇球、茄段、箬笠、仿古……都是經歷了歲月的沖刷,為世人所認可的經典範式,並至今熠熠生輝。制壺人起初臨摹它們的時候,也是一人一個樣,各不相同。


   譬如石桃壺,據不完全統計,就有一百多種,原因是古今的藝人們,都把自己的審美情趣融進了自己的作品。經典壺式在一代代紫砂藝人中傳承,一代代大師們又將個人的創新鑄成了經典。
  手工製作使得紫砂壺成為存世各類器皿中擁有最豐富造型的實用品。這些造型可分為四類:幾何形體,自然形體,筋紋器,水平壺及茶器造型。歷代紫砂壺造型式樣的來源,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仿古代銅器——彞、鼎、尊、爵的造型。


2、仿古代陶器——彩陶、觚、瓿的造型以及秦磚、汗瓦紋樣。


3、仿古代器物——秦權、玉器、鐘、鼓等造型。


4、仿瓜果、花木形象或加工變形造型,用浮雕、半浮雕的手法裝飾應用,如:蓮、荷、桃、柿、葡萄、松、竹、梅等。


5、仿實用器物形改裝的造型,如:玉笠壺、柱楚壺、鬥分壺等。


6、各種幾何圖案形造型,包括各式圓器、方器以及菱花、癸式等筋紋器。
  即使到了工業時代,工廠可以用模具批量生產紫砂壺,但離開了陶藝人的雙手,離開了陶藝人的情感、才思,紫砂壺就只是個用來乘茶的器皿而已。
  紫砂壺的精緻是顯而易見的。它的美輪美奐,大巧若拙,高雅而不流俗讓人過目不忘。
  紫砂壺是茶文化的組成部分,它所追求的意境,與茶道是相通的:“淡定平和,返璞歸真”,所以淳樸,古拙是最適合紫砂壺的氣質。


  許多制壺人都明白這個道理,於是力求高古脫俗,結果卻做出些呆頭呆腦,笨拙粗糙的紫砂壺來,不僅丟掉了自己的可愛之處,也把紫砂壺的精緻給拒絶了。


  制壺的技術可以模仿可以學,壺的藝術,壺的境界卻只有靠作者的人格修為,作者豐富的內心表露來爭取。
  紫砂壺的審美要素可以分為形、神、氣、態四個部分。


形,即形式的美,是指作品的輪廓;神,即神韻,能讓人感受到精神之美的韻味;氣,即氣質,壺的內涵之美;態,即形態,高、低、肥、瘦、剛、柔、方、圓,壺的各種姿態。四美俱才是件優秀的作品。
  能夠成為一件藝術品的壺不但是製作嚴謹的,而且還是有情趣有感情的。一把美壺不管它體格是大是小,壺嘴是曲是直,蓋子是昂是平,形制是高是矮,都要有趣,有趣才能產生情感,怡養心靈,讓人百看不厭。
  近年來,一方面,紫砂壺新品層出不窮,令人目不暇接。


   制壺人講究造型的形式美,而往往忽視功能美。尤其是有些制壺人自己沒有喝茶的習慣,對茶壺應具有的人性化的設計知之甚少,這也直接影響了紫砂壺功能的發揮,並出現了不少中看不中用的壺,這是對紫砂泥的浪費。
  另一方面,由於宜興紫砂壺藝的從業人員處在一個既開放又封閉的環境裡,只有小部分陶藝人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大部分是文化水平不高,個人修養有限的。


  這就導致了從業者缺乏創造力,缺少獨立判斷的能力。


大家為了爭奪市場而相互模仿,宜興紫砂壺因此日漸同質化,有趣,有內涵的壺被平淡無奇的商品壺擠到了角落裡。一些概念壺,不求精緻但求特別,比如奧運壺,巾幗壺,籃球壺,貌似好玩,卻失去了紫砂壺的精緻、高古本色,如同在一位仙風道骨的老者身上披了件花衣裳。
  小巧的紫砂壺光滑圓潤,置於掌上可供把玩。它特殊的溫柔質感是對手掌的犒勞,壺肚上精美的書畫是對精神的賞賜。
  幾百年前,紫砂壺讓文人們愛不釋手,之後,文人們賦予了它更深的內涵。紫砂壺可供把玩的地方從原有的泥色、造型、做工,擴展到了文學、書法、繪畫、金石篆刻等領域。紫砂壺與文人互惠互利的過程也延續至今。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的是清代的金石家陳曼生。
  如今,宜興紫砂聲名在外,市場上供需兩旺,但信息不對稱的明顯存在,導致業內出現了一些不大好的現象。


   購壺者大都是應一時所需,慕名前來,想得到物有所值的紫砂壺,在時間與瞭解程度都不充足的情況下,購壺者通常會傾向於信賴名號響亮,來頭大的制壺、售壺者。所以有了紫砂界的追星現象。


    售壺、制壺者(售壺者與制壺者通常是同一個人)想方設法與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業界泰斗等名人沾邊(大師之類的職稱評定已越來越遭到業內人士的非議),花大力氣對自己進行宣傳、包裝、炒作,只為趁着紫砂市場的牛市大撈一筆。


    粗製濫造,投機取巧的現象也在一些紫砂藝人身上發生了:為了迅速竄紅,為了經濟效益,單純的模仿,一味的靠小聰明來奪人眼球,於是平添多項吉尼斯紀錄——“世界上最扁的壺”,“世界最大的壺”……追名逐利之心常有,精湛有趣之壺常無,則紫砂市場離下一個冬天也就不遠了。
  市場的暫時蕭條對於宜興紫砂的影響是其次的,如何讓紫砂壺的生命力持續下去才是最重要的。就目前的紫砂工藝傳承,創作環境,業界精英的狀況來看,手工、精緻、把玩這三個要素的脈象依舊穩定,外在的衝擊仍然不小。


      且不說此刻人們對物質財富的佔有慾空前高漲,從業者很難靜下心來鑽研體會壺藝,也不說傳統觀念裡對於民間工藝這種一技一藝的輕視,陶藝家們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就說陶藝新生代所受到的文化教育的缺乏,很難保證他們的審美情趣能夠趕得上前輩,很難保證他們能夠對紫砂壺有更深的感悟,並且有所創新。 
  對於紫砂壺的這三大要素,我是深有感觸,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紫砂壺若想繼續興盛下去,缺少其中哪一項都是不行的。


來源:紫砂壺百科網站     2013-03-12.


S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紫砂壺的鑒別 斷代是一個比擬複雜的問題。普通的能夠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察看。


1、明代與清初的紫砂壺,多數刻有名家的署名和年款。


例如,六瓣圓囊壺刻有正楷字“大明正德八年供春”字佯;開光方壺刻有“萬曆丁酉年時大彬制"字樣;束竹紫圓壺刻有"萬曆癸丑陳仲美作"字樣;磨光束腰孟臣小壺刻有"雍正二年甲辰惠盂臣元茂(制)"字樣,等等。清代、民初迄今。


始沿用"宜興"或"荊溪"字樣。有關宜興壺的樣式問題,以後我們會細緻引見。


2、可用壺內通往壺嘴的孔數來斷代。


民國以前的壺多數隻要一個孔;民國以後就變為多孔用來隔茶葉,七卜年代以後的孔像半個高爾夫球外形。


當然,此法只適用於普通大型和中型茶壺,小型壺普通都是一個孔。


3、好的舊小壺除去壺蓋,倒轉過來平放,壺嘴、壺口和壺把可構成一條直線。


另外,真舊者載滿了水以後,置於水巾,仍可浮於水面,堅持程度,不傾斜、不下沉,這是上船。


其次,上品茶壺細膩光潤,聲如金石,由於陶質含有氣孔,因此吸水力好,泡出來的荼沒有酵味或霉餿味。


4、從壺的外型與質地上看,明代比擬注重器形,故較索拙,樸拙高雅;清初以後兼重茶壺周圍的裝飾和顏色—一有些上釉彩,有些印花,有些用雕塑小巧的手法。至於在壺身上刻字題詩,始見於晚明的陳用卿,他是用草書在壺身上刻款,但並未見刻詩文的。


清嘉慶年間陳鴻壽制的"曼生壺"以竹刀雕琢,在壺身上題詩作西.使紫砂壺多了一個新種類,包錫壺則始於清道光時期的朱堅。


理解以上這些都有助於我們對紫砂壺鑒別斷代。


5、在鑒別時還有一些特殊狀況需求思索,比方有些古舊的紫砂器帶有缸褒釉淚,這是由於明朝早期紫砂壺常常不是有單獨的窯來燒,而是把紫砂器雜放在陶缸褒中燒成的緣故。


我們不能因這些紫砂器不夠光潤溫雅,就輕視它。


普通的,這些都是朗萬曆以來的作品,是非常稀有的真古董呢。
    紫砂壺的最大觀賞價值在其外型。


紫砂壺的製造除可拉坯成形外.匠工常常徒手捏形成形,故多外型共同別具匠心之作,頗具藝術價值。


來源:紫砂壺百科網站


S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紫砂壺中“曼生十八式”指的是什麼?


曼生十八式陳曼生所創,陳曼聲名鴻壽,字子恭,又號老曼、夾谷亭長、胥溪漁隱、恭壽、曼公、曼龔、種榆仙客、重榆道人、翼庵。


清乾隆至嘉慶年間人,原籍浙江錢塘,著名金石書畫家,為西泠八家之一。


曾任溧陽縣令,喜愛紫砂壺,創製新樣,手繪十八壺式,請楊彭年兄妹制壺,然後由其銘刻書畫裝飾,為時大彬後絶技。曼生壺銘多為幕客江聽香、高爽泉、郭頻迦、查梅史所作,亦有曼生自為之者。凡自刻銘,刀法道逸,每經幕客奏到或代書者,悉署雙款。由是“字依壺傳,壺隨字貴”,相得益彰,世稱“曼生壺”。


曼生十八式即陳曼生創作的十八種款式紫砂壺。傳世“曼生壺”,無論是詩,是文,或是金石、磚瓦文字,都是寫刻在壺的腹部或肩部,而且滿肩、滿腹,佔據空間較大,非常顯眼,再加上署款“曼生”、“曼生銘”、“阿曼陀室”,或“曼生為七薌題”等等,都是刻在壺身最為引人注目的位置,格外突出。尤其值得特別指出的是陳曼生一反宜興紫砂工藝的傳統作法,竟將壺底中央鈐蓋陶人印記的部位蓋上自己的大印“阿曼陀室”,而把制陶人的印章移在壺蓋裡或壺把下腹部,如不留意,往往是看不到的。


   對於傳說中的『曼生十八式』多年來一直引起人們的濃厚興趣,特別是一些曼生壺迷更想知道這十八式是些什麼式樣及名稱。成書於一九三七年的《陽羡砂壺圖考》上卷『雅流篇』中,對陳曼生題銘的八件傳器分別作了介紹,其中較明確的壺名有『台笠壺』 、『合歡壺』 、『匏壺』 、『井欄壺』、『方山壺』、『石兆壺』等六件。   


   曼生設計茗壺"十八式",在中國工藝美術設計歷史上是一件重要之事,下面就“曼生十八式”及其題識作略微介紹。   


   一、“石”,銚之制,摶之工,自我作,非周種。   


   二、“汲置”,苦而旨,直其體,公孫丞相甘如醴。   


   三、“卻月”,月滿則虧,置之座右,以我為規。   


   四、“橫雲”,此雲之腴,餐之不癯,列仙之儒。   


   五、“百衲”,勿輕短褐,其中有物,傾之活活。   


   六、“合歡”,蠲忿去渴,眉壽無割。   


   七、“春勝”,宜春日,強飲吉。   


   八、“古春”,春何供,供茶事:誰雲者,兩丫髻。   


   九、“飲虹”,光熊熊,氣若虹:朝閶闔,乘清風。   


   十、“瓜形”,飲之吉,瓠瓜無匹。   


   十一、“葫蘆”,作葫蘆畫,悅親戚之情話。   


   十二、“天雞”,天雞鳴,寶露盈。   


   十三、“合鬥”,北斗高,南鬥下:銀河瀉,闌干掛。   


   十四、“員珠”,如瓜鎮心,以滌煩襟。   


   十五、“乳鼎”,乳泉霏雪,沁我吟頰。   


   十六、“鏡瓦”,鑒取水,瓦承澤:泉源源,潤無極。   


   十七、“棋奩”,簾深月迥,敲其鬥茗,器無差等。   


   十八、“方壺”,內清明,外直方,吾與爾偕臧。


 


來源:紫砂壺百科     2013-01-14  


S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蔣小琴
編號:1961
容量:180 cc
泥料:原礦紅泥


西施造型多變,此款略扁,造型圓潤可人,流嘴微翹,顯得尤為可愛,倒把流暢優美,壺鈕略顯扁圓,與壺身相應和,口蓋較大,集實用與嬌美與一體。整體看來,此全手西施,製作精細,比例協調,將西施的柔美詮釋的非常到位。更有譚華斌老師精心裝飾西施浣紗,人物線條細膩流暢,表情逼真,實乃精品!


原礦紅泥-紫砂泥料特性
簡介:


紅泥礦位於嫩泥和礦層底部的泥料,礦形瑣碎,需經手工挑選。氧化鐵含量較高,優者光潔明亮,橙中略見紅光,劣者雜亂陰霾,俗不可耐;紅泥原礦堅硬似石,呈澹草綠色調,窯溫略低,較適製作小件茗器,可愛靈動,深得世人喜愛。


窯溫:約1100度C。
收縮比:約14%。
礦產地:江蘇宜興黃龍山系、台西。
泥性:燒成溫度偏低,收縮比稍大,乾、濕度控制較難,石英、雲母含量較豐。難度:窯溫敏感,窯溫不足,呈枯黃橙色水色不彰;稍高,則收縮大、變型、塌陷、鐵質溶點較易產生;燒足,呈光潔明亮紅中略見橙色。


特點:熱淋變色率較大,愈用愈紅;泡養一段時日,令人刮目相看,判若二物,呈現“包漿”之美。
沖茗特性:比熱高,迅速果決毫無矯飾;泡茶老手之最愛;茶湯明快大方,善惡分明。最適合烏龍、鐵觀音、岩茶、普洱 ,其他各種茶類也適合。美壺網推薦“一壺侍一茶”。



資料來源:美壺網


S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許滸
編號:2852
容量:250 cc
泥料:原礦清水泥
資料來源:美壺網



此壺為許滸全手新品,整把壺凌空而看為四方形,平時則高度略短,為長方形。直流嘴胥出如炮筒,上平下弧而形成,如‘D’型成型難度大。


壺把為方形,從壺肩部平胥出,線條剛直而清晰,壺紐為小小的四方塊,與壺蓋、壺肩之四方相應和,身桶四塊面直接落地,底部為平底,更顯得壺身巍然。整把壺塊面清晰挺括,但不純粹板直,而是帶著微微的弧度,視覺效果更為舒適。整把壺氣勢巍巍,雖容量小而氣勢壯也,如君子立於世間,正直無雙,求正求正,是為斯也!



 


 



 



 




作者簡介 :


許滸,宜興紫砂行業協會會員,江蘇宜興人,1962年生,1980年進宜興紫砂工藝廠。師從高級工藝美術師李碧芳、胡永成,1995年拜丁亞平為師,在幾位紫砂前輩的悉心指導下,技術進步全面,造壺技藝日趨成熟,近年來以傳統純手工制壺為主,作品富有個性,力求完美,人品壺品得到廣大壺友的一致好評。
    作品“四足方壺”獲第二屆太湖博覽會銀獎。“僧帽壺”獲中國無錫“吳文化節銅獎”(江蘇省文聯頒獎)。




原礦清水泥紫砂泥料特性


簡介:本泥因視之古樸,經長期使用後老味濃厚,又乃古代陶人最喜使用,為流傳較多傳器之泥料,故以清水泥名之;乃作與賞二者最推崇之泥料。


泥性:乾濕易掌握,穩定性高,黏性合理,成型較易。陳泥須回煉,否則易生黑邊、花泥,提煉時須留意氧化鐵及石灰質之剔除。


清水泥為純種紫泥礦,宜興陶者呼之“普泥”,為較常見之泥料;良者稀而貴,劣者多而廉;玩家習稱“紅紫泥”,乃作與賞二者最推崇之泥料。
窯溫:約1160度C。


收縮比:約12%。
礦產地: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本色泥。
泥性:乾濕易掌握,穩定性高,黏性合理,成型較易。
難度:陳泥務須回練,否則易生黑邊、花泥,提練時須留意氧化鐵及石灰質之剔除。
特點:泥色醇和爾雅,文人氣息濃厚,大小件作品皆可展現紫砂風華;溫暖親和,易與使用者產生共鳴,為明初陶手最喜使用之泥料之一。
沖茗特性:使用日久愈呈紅潤、包漿;泡茶易上手,親和力佳,溫度掌握簡單,可輕鬆沖壺佳茗,伴享茶宴。
沖泡建議:普洱茶各種系列、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 、鐵觀音、花茶、


資料來源:美壺網


S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宜興紫砂壺經典壺型—— 西施


西施壺是紫砂壺器眾多款式中最經典、最傳統、最受人喜愛的壺型之一。


西施壺壺身圓潤,截蓋,短嘴,到把,憨 ​​態可掬,實為品茗把玩的佳品。


 此壺型壺蓋與壺身結合為圓球體,壺蓋上有圓球形壺鈕襯托,再加上特殊的倒把與小短的壺嘴,就形成了世人喜愛的西施壺,西施壺看似簡約,實為嚴謹,好似渾然天成,此壺是紫砂愛好者必收的壺型。


資料來源:美壺網.


S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紫砂壺新壺使用方法


紫砂壺的泥原料,為紫泥、綠泥和紅泥三種,俗稱“富貴士”。


紫砂壺燒製的原料為泥土,紫砂壺泥分為三種:紫泥、綠泥和紅泥。 可以燒製紫砂壺的泥一般深藏於紫砂壺岩石層下且分佈於甲泥的泥層之間,泥層厚度從幾十釐米至一米不等。


以下信息由愛茶網收集整理來源於網絡:


     對於許多紫砂新生而言,「下單買壺」可是一件大事,即便只是區區一千元的商品壺,也總要經過幾番精挑細選與無數次心理掙扎之後,好不容易才將心儀的紫砂新壺迎接回家。


 此刻,雖然急欲拿出窖藏的好茶,試沖一泡,但可別忘了先得替愛壺舉行個下水典禮,「接風洗塵」一番才行!整修內部擇期開張整修內部擇期開張


就消費心理學來說,茶壺是高關心度的商品,因為泡出來的茶湯是要入喉下肚的,這可開不得玩笑,所以下水前的清潔工作十分重要,不宜馬虎。


通常,中檔以下的紫砂壺多半會有一些不算瑕疵的小毛病,大多可以自行排除。


     例如氣孔若被泥屑堵塞住,易影響出水的順暢,可以鋼針或尖鑽小心將其剔除﹔又如壺身內壁或流孔接續處若殘存泥屑,則易卡住較小的茶葉片,形成藏污納垢的死角,此時可用小鋼銼及砂紙,細加修整磨拭,以免造成日後使用的困擾。


 事前的暖身運動做好了之後,便可舉行愛壺的下水典禮了。


這道手續的目的有三﹕


 其一是因新壺在出廠、裝運、展示過程中,常會附著一些泥砂、塵土、包裝屑(尤其是花貨)﹔另外,有些茶壺裡面仍留存著白色的鋁粉(此為隔離用的耐火物,入窯燒坯前先撒佈於壺蓋內沿,可避免壺蓋與壺身燒結在一起分不開),以上這些異物均應於事前加以清除。


 其二,新壺出窯後,未識茶味,火氣、土氣仍重,若不先行去除,將有礙茶湯的品評。


  其三,上游業者常會在初出爐的砂壺表面打上—層蠟油,以增加光澤,美化賣相。


這層油性異物不但堵塞了壺表的毛細孔,更形成一層保護膜,不受茶水,如未予去除,則養壺勢必徒勞無功!


水煮徹底刷拭簡便水煮徹底刷拭簡便 .


茶壺的下水典禮有兩種儀式,讀者可依個人狀況自行採用。


一、水煮法取一乾淨無雜味的鍋子,將壺蓋與壺身份開置於鍋底,徐注清水使高過壺身,以文火慢慢加熱至沸騰。


    此步驟應注意壺身和水應同步升溫加熱,切勿像某些書上所載,將壺身驟然置入沸水中,來個「三溫暖」﹔否則,雖說紫砂壺冷熱急變化佳,但如此折騰愛壺,萬一它老兄來個「開口笑」那就後悔莫及了。


 (一般會「笑」的,多是早已有暗傷)待水沸騰之後,取一把廉價的茶葉(通常採用較耐煮的重焙火茶葉)投入熬煮,數分鐘後撈起茶渣,砂壺和茶湯則繼續以小火慢燉。


待二、三十分鐘後,以竹筷小心將茶壺起鍋,淨置退溫(匆沖冷水)。


最後再以清水沖洗壺身內外,除盡殘留的茶渣,即可正式啟用。


這種水煮法的主要功能除了去蠟醒壺外,亦可讓壺身的氣孔結構,藉熱脹冷縮而釋放出所含的土味及雜質,若施行得宜,將有助於日後泡茶養壺。


二、刷拭法二、刷拭法


   這是較為簡便的方法,先以溫水暖壺後,再改注沸水盛滿壺內,並用熱水澆淋壺身表面,使全壺保持高溫狀態。


再持軟毛牙刷沾上牙膏,將全壺內外徹底刷上幾遍後,以熱水衝去泡沫,即可去除土味及蠟質。


     刷拭法的優點是簡單方便,在茶桌上即可操作,不必「動鼎動灶」,缺點是效果不如水煮法徹底。


此外,某些品牌的牙膏(尤其是強調去污力特強的)含有較高成份的研磨劑,對胎身較細膩的砂壺(如朱泥、綠泥)恐易產生刮痕,不妨改用洗碗精替代。


洗心革面除舊務盡洗心革面除舊務盡


前面所述的下水典禮,均以新壺為對象,若是手中的是二手壺、老壺、舊壺、出土壺,那處理上需較為謹慎,因為誰也不曉得此壺的前任主人是何方神聖。


     出土壺固然需大清特清﹔老壺、舊壺亦然,因為大陸某些地區喝茶是不用茶杯,直接以口含壺嘴牛飲的,還有些人家習慣用茶壺裝醬油、煤油等物,甚至某些文物販子喜用墨汁、


鞋油、鹽酸將紫砂壺刷染作舊。出土壺固然需大清特清﹔老壺、舊壺亦然,因為大陸某些地區喝茶是不用茶杯,直接以口含壺嘴牛飲的,還有些人家習慣用茶壺裝醬油、煤油等物,甚至某些文物販子喜用墨汁、


鞋油、鹽酸將紫砂壺刷染作舊。 即便是得自友朋的二手壺亦應重新處理乾淨,從頭泡養起,因為「好壺不事二茶」,常泡普洱的壺若突然改沖烏龍,茶湯必然不純,有礙品評。


紫砂舊壺的「洗心革面」通常不採水煮法,因為舊壺或許隱含有龜裂、修補的暗傷,較不宜用此「猛藥」。


紫砂舊壺的「洗心革面」通常不採水煮法,因為舊壺或許隱含有龜裂、


修補的暗傷,較不宜用此「猛藥」。 通常的作法是,先取一乾淨的鍋盆,將溫熱過的舊壺置入,徐注熱水使其淹過壺身,再混入10㏄左右的漂白水,如此靜置一小時後取出,再似前述的刷拭法,


將此壺內外刷淨,此時便可重現盧山真面目。通常的作法是,先取一乾淨的鍋盆,將溫熱過的舊壺置入,徐注熱水使其淹過壺身,再混入10㏄左右的漂白水,如此靜置一小時後取出,再似前述的刷拭法,將此壺內外刷淨,此時便可重現盧山真面目。 需特別注意的是,漂白水對人體有害,且其滲透力甚強,需於事後充分洗淨,方宜泡茶。


需特別注意的是,漂白水對人體有害,且其滲透力甚強,需於事後充分洗淨,方宜泡茶。


經過以上的一番大掃除,不論新壺、舊壺必然呈現出最原始、


素淨的面目,這代表日後它將在主人的摩娑泡養下,展現出美麗溫潤的容顏,這也正是紫砂壺的迷人之朱泥壺胎身較薄、較細膩,不論採水煮法或刷拭法均不宜太粗魯。



來源:淘壺人    2012-04-17


S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呂堯臣《紫菊壺》


  江蘇嘉恆春拍昨日在寧舉行,483件上拍的書畫作品囊括南北、涵蓋古今,受到藏家追捧,成交率高達90%。本次春拍江蘇嘉恆除了繼續堅持自己的專業強項——中國書畫,更推出了頗受市場關注的紫砂精品、精品玉器專場,亦有不俗表現。


  近二十年來紫砂價漲百倍,今年嘉德-春拍顧景舟的一把紫砂壺拍到了1200多萬元。此次春拍,江蘇嘉恆與江蘇省工藝美術行業協會、宜興市紫砂行業協會合作,推出的紫砂專場彙集了宜興紫砂名品89件。所有作品,均得自藝術家本人。這些作品用料優質,造型端莊周正,節奏虛實協調,為宜興紫砂中的精品之作。呂堯臣《紫菊壺》拍出44.8萬,中青年名家毛國強的《暗香浮動壺》也到了39.2萬元,可見紫砂的投資前景。


  此外,近年來,隨着玉料價格的攀升,藏家對玉器的收藏觀念從只注重年代向多元化方向發展,玉料上乘、做工精美的現代新玉成為了玉器收藏家的新寵。本次拍賣,寓意長壽吉祥的和闐籽玉《長壽園》拍出515.2萬,器形厚重、工藝高超的一對翡翠大香薰也拍到了134.4萬


  市場關注度極高的國畫宗師黃賓虹的《蓬峰倚天》拍出403萬、《青山佳處絶塵埃》拍出380萬元,表現出名家名作仍是市場追逐的熱點。


 


博寶藝術網.    來源:揚子晚報2010-06-09 16:30:42


S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玩壺的樂趣     編輯:淘壺人     發佈日期:2013-05-13      


      [玩壺]即是一種優雅的樂趣,品位的追求,又體現了一種淡泊的心境,從容的意境。聰明的你---可知它更是心魔的歷練?


   在這風花雪月,香茗美壺之後又有多少人為了玩壺而嘗盡了酸甜苦辣,看遍了壺界百態?----“看前面黑咚咚”,你該何去何從?         


 世間萬物真可謂[相生相剋],“香茗”兄自從遇上“紫砂”妹,


        便猶如“情郎”遇上“俏嬌娃”,生生世世永相隨,愛茶的人不一定愛紫砂,愛紫砂的人一定會愛茶,不管你是因愛茶而愛紫砂,還是因愛紫砂而愛茶,一旦愛上啦,這三角關係任憑神人也再難說清,其中愛;恨;情;仇豈是一個“緣”字了得。
        


      高高興興去玩壺,玩的就是一種知足常樂的心態,君應知“世上好壺千千萬,窮盡一生難收完”.


    出生前很多壺你見不到,出生後很多壺你拿不到,去世後更有太多佳作與你無緣,何必為一時得失而煩惱?


  人生苦短,人間事只能講“曾經擁有”,何曾有“萬世不朽”


哪個傳世名壺不是數易其主?真可謂“玩者已成堆堆骨,老壺依然笑迎新”。
        壺與人,哪個才是主人,不同的回答,其結果大相逕庭。
        以己為主的人,是瀟灑的,他懂得玩壺的真諦,量入為出,可以從容面對玩壺的得失,不以得之而狂喜,不以失去而頓足,品賞把玩,但憑喜愛,輕鬆雅緻,其樂融融。
           


        把壺當做兄弟的人,是理智的,他深深知道自己肩負的其他責任,他懂得比較,在生活與愛好之間仔細選擇,雖然輾轉掙扎經常衝動,終究回歸理性。苦樂參半,趣味橫生。
         


      把壺作為主人的人,是痴迷的,其愛恨情仇一切因壺而起,得之大喜,失之大悲,可謂“為壺消得人憔悴,拋妻舍子終不悔”,大大影響生活品質與質量,弟以為不足取也,兄弟:咱們是紫砂愛好者,可不是“神經大軍”的預備役啊!
       


    一個沒有愛好的人是無趣的,而愛好是需要“米”來支撐的,想成為“阿壺”這位美女的合格情人,就要懂得:
               
平常之心,好的心態決定你們相愛相伴的時間,不要聽信蠱惑而作無謂的攀比,要知道,世界之大,誰敢稱自己“富甲天下”,玩壺玩的是知識,歷練的是眼力,發現的是潛力,結交的是朋友。“


          當玩壺成為攀比,人與壺緣分盡矣”,要知道壺並非是價高者優,也並非名家的升值潛力大,各位請看,有本人的“名對”為證:“無名者不見得無佳作,搞準啦猶如神助年年火。大師級哪可能件件精,走了眼竹籃打水一場空”。


 搶購炒起來的名家作品那叫“跟風”,一定上奸商大當。


   練出火眼金睛,購入有潛力藝人的作品才叫“中獎”。


   要少而精,古人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可以說一語道破玩壺的高尚境界。


S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世界最貴價值1232萬紫砂壺誕生


     宜興陶瓷行業協會工作職員蔣堯基5月18日證明,16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嘉德'2010春季拍賣會上,已故宜興紫砂名家顧景舟所製石瓢壺以1232萬元成交,創下宜興紫砂器拍賣單價之最。


         顧景舟也因此成為繼徐悲鴻、吳冠中之後,藝術品價格超千萬元的又一位宜興籍藝術大家。


        顧景舟是宜興紫砂藝苑七老藝人之一,生前在宜興紫砂工藝廠擔任技術輔導。


         早在上世紀四十年代,顧景舟就與海派藝術文化巨匠吳湖帆、江寒汀、唐雲、程十發、戴相明交往甚密。


         1948年顧景舟製作了5把石瓢壺,均由江寒汀作畫、吳湖帆寫詞。 燒製後每人一把珍藏留念。燒製後每人一把珍藏留念。


        這次在北京拍賣的石瓢壺是上海鐵畫軒戴相明珍藏的,後又流傳至台灣。


     這位台灣珍藏家帶了一批藏品參加本次拍賣流動,石瓢壺就是其中唯一的紫砂拍品。


      壺蓋內壁有“顧景舟”篆印,壺底為“戴相明”篆印。 這件由多位藝術家攜手合作的紫砂藝術品受到珍藏界的關注,經多輪竟價,最後以1232萬元的成交價為北京一位珍藏家拍得。


      這件由多位藝術家攜手合作的紫砂藝術品受到珍藏界的關注,經多輪競價,顧景舟的門徒不在少數,其中, 江蘇省工藝美術名人 、高級工藝師潘持平同等於其中的佼佼者。


     ”據潘持平先容:“老頭子對弟子要求很嚴格,他一生製作的紫砂壺數目不是良多,他有時好幾年才做一批壺,而且個個要求質量上乘,不滿足的都要毀掉。 ”


     近年來,紫砂壺在上海、北京、廣州等地拍賣價格頻頻立異高。


    跟著紫砂壺珍藏升溫,宜興作為紫砂壺產地,紫砂名家的作品銷售形勢也看好。 據宜興紫砂行業協會會長王俊華先容長王俊華先容,


    如今很多紫砂名家家中配備了刷卡機,說明紫砂壺買賣交易貨值高、交易頻繁。


    宜興紫砂行業協會將於下個月在南京與有關方面合作,專題拍賣當代紫砂名家作品,以期在拍賣市場製造更多的“宜興聲音”。


    杭州一位紫砂壺珍藏家還向記者透露,海內大中城市如今都有了紫砂壺珍藏家組織,他們所積累的宜興紫砂名家作品數目不在少數。 


       目前,宜興紫砂名家群體數目大約在30位左右,拍賣價格排序未必按照作者技術職稱來體現, 張正中 、範鵬、 周偉光 、 江曉燕 、 王銘東等一批中青年紫砂藝術家的作品也普遍被藏家看好。


2010-10-20   資料來源:美壺網


S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此段泥乃手工煉製,收縮率較大,製作時需要陶師具有較高全手制壺經驗,方能保證其成品率,全手工西施,溫潤如玉,嬌小可人,以段泥表現,更是相得益彰,且非常適合鐵觀音和綠茶的品飲.
作者:顧小英


女,1966年生於宜興市丁蜀鎮。從小受到紫砂文化的熏陶,


1984年從師學習紫砂壺的製作,於1986年進宜興市紫砂工藝二廠工作拜名師學習制壺工藝,虛心求學,研討制壺的內涵。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對紫砂半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十多年,通過認真學習,刻苦鑽研紫砂陶藝練就紮實的基本功。


   憑着自己對紫砂藝術的熱愛,勤勤懇懇,誠懇向前輩們請教,虛心向司行學習。相互切磋,取長補短,從單純的制壺工藝,機械製圖的操作,


   通過感悟所掌握自己對製作流程,製作藝術的領陪,獨創新品,設計創作出新的作品。本人特別擅長對光貨的製作,如仿古壺、掇球壺等等。


   這些作品均受到紫砂固內人士、同行們,客戶和社會的一致好評。藝無止境,我將不斷探索,不斷創新,不斷提高,力求多出新品、精品,對社會作出自己的貢獻.


資料來源:美壺網


S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陳進作品 (秦權壺)



圖一,有限的黃龍山紫砂資源,帶給您無限的生活樂趣。


圖二,古龍窯——已經600多歲。 圖二,古龍窯——已經600多歲。



    宜興手工紫砂陶技藝是指分佈於江蘇省宜興市丁蜀鎮的一種民間傳統製陶技藝,此項工藝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很高的藝術成就,享譽世界藝林。 並以其獨特的原料材質,精湛的手工技藝,古樸的自然色澤和百態千姿的造型藝術,在工藝美術苑林中獨樹一幟,異紛存彩、經久不衰。


由於宜興獨有一種澄泥陶,顏色絳紫,其製品通稱"紫砂器",通常也簡稱"紫砂",紫砂經過生產、發展的過程,到明代末期臻於成熟,此後經久不衰。


 宜興紫砂從明、清開始就已經具有了相當的知名度。


 其產品暢銷國內外,日本也以紫砂為珍品而來華學習造壺技術。


此外,宜興紫砂茶壺更與中國茶同銷歐洲,成為歐洲制壺的藍本,足見宜興紫砂的珍貴。


資料來源:美壺網.


S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淘壺人曾收到很多壺友的提問:“ 紫砂壺如何開壺才是正確的?


”關於這個問題,淘壺人小編在這裡做個詳細說明與見解分享:


不管用什麼樣的開壺方法,首先都是要檢查一下紫砂壺的完整性,看看是否有破損 ​​、瑕疵,各配件是否完整。


接著應該用清水將壺清洗乾淨。


下面是兩種紫砂壺開壺的方法:


1、 水煮法 :就是網上流傳最為廣泛、最为壶友所津津乐道的“清水煮壶”大法:


 (一)、清水煮壺:先清理一下壺裡壺外的污漬(包括遺留的金沙、沙粉等),用乾淨的壺巾沾清水細細擦淨,然後待壺自然風乾。


接著放入清水(清水的量以淹過壺1寸許即可)中讓其煮沸5~10分鐘(不用蓋鍋蓋:)。



(紫砂壺清水煮)

(二)、豆腐煮壺:接第一步,將壺撈出來後,待壺體及茶配件自然冷卻至常溫之後,填裝豆腐(建議用老豆腐因為吸附性強)。


填裝時稍微壓緊,避免豆腐在水煮沸之後跑出壺體。


填裝完畢後,放入冷水內,加熱至沸騰,直至廚房內充滿豆腐香氣後,再等待約5~10分鐘即可。


此步驟目的就是去紫砂壺的火氣(因為窯燒的關係,有人認為壺的“火氣”很大,在正常使用之前,應該給紫砂壺降火清火)。


 



(填装豆腐)



(填装豆腐煮開)


(三)、甘蔗煮壺:將豆腐煮好的壺撈出来,再用清水洗净,自然冷却到常温。將甘蔗頭(略與壺身等宽)置入鍋中,同上步骤一樣將其煮沸,直至空氣彌漫甘蔗香味5~10分鐘即可。



 


(四)、將煮好壺撈出來,待其自然冷涼直至沒有熱度。
接著確定您今後要泡的茶葉,比如紅茶、普洱、龍井等等。


我們強烈建議您,一把壺只泡一種茶葉。


重新加入冷水將茶葉和壺一同置入鍋內,待其煮沸,等空氣瀰漫茶葉香味後約10分鐘,將壺撈出,用鍋內的茶葉稍稍用力去摩擦壺體和壺蓋數分鐘,最後用溫水把壺洗乾淨即可。


此步驟的目的就是“定味”,確定今後該壺所泡的茶種類。



至此“清水煮壺法”大功告成!


2、 澆淋法 (安全):


(一)、清理污渍:將壺裡壺外、壺配件清理乾净,後冲淋热水,可兼具去霉、消毒與暖壺三種功效。 


 (二)、開始泡茶:趁熱擦拭壺身泡茶時,因水溫極高,茶壺本身的細孔會略微擴張,水氣會呈現在茶壺表面。


时,此時,可用一條乾淨的細棉巾,分別在前面幾泡的浸泡時間內,分幾次把整個壺身拭遍,即可利用熱水的溫度,使壺身變得更加亮潤。


(三)、此法前幾泡可以沖倒掉,不宜飲用(只是建議)。


沖到數泡後,紫砂壶的火氣都機乎除盡(雖然没辦法像第一種方法那麼徹底),接下来就是日常保養啦!


 淘壺人建議您,如果沒有足夠的耐心、時間和把握度,不要輕易的使用網上流傳的第一種方法,而應該選擇第二種較為安全的方法(宜興紫砂壺專家建議的),特別是十分貴重的紫砂壺,在開壺的時候更是應該格外的謹慎對待。


總之一句話,愛惜壺、疼惜壺、珍惜壺才能養好壺。


平時一定要對紫砂壺進行保養,在使用、把玩、鑑賞時一定好小心翼翼的“輕拿輕放”。


關於紫砂壺的保養:可以參閱淘壺人的“ 紫砂壺保養 ”;


關於紫砂壺的拿法:淘壺人也有自己的一套“ 紫砂壺的拿法 ”壺友有興趣可以探討一下。 :) :)


信息來源 :淘壺人( www.taohuren.com


S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手工紫砂壺的鑑別


 


資料来源:美壺網


1.   從價格方面入手:打開全手工分類,竟然有很多賣家把一二百的壺都標為全手工壺。


買家可不要上當啊,這樣的價格買到全手工壺是不可能的, 價格在1000元以下的壺基本都不是全手工壺,除個别小品壺以外,


(现在整個宜興我只發现一两位工藝師做1000以下的全手工壺,還不是真正意議上的全手工壺)有的買家還會提出種種理由說是虧本賣的,那是不可能的,没有誰會專門開個店送錢的。


 


2.现在有些工藝師為了讓藏家更容易區别,全手工壺,特别在壺的内壁蓋了章(如下圖所示),这樣的壺基本上可以判定是全手工壺。  



3.從壺的工藝上判斷。 全手工壺是由泥片打平後,根劇壺的形狀切好後再圍起成壺身(也叫身筒),所以壺的身筒上會有泥片接頭。


全手工壺是由泥片打平後,根據壺的形狀切好後再圍起成壺身(也叫身筒),所以壺的身筒上會有泥片接頭。


這個接頭在壺的外面是看不出來的,一定要在壺裡面。


因為外面的接頭可以通過手工處理掉,壶里面因為有的地方看不到,一些工具也用不上,所以很難處理平整,这個時候你就可以去眼睛去看,有的眼睛不一定看出来,就要用手去摸。


如下圖所示部位)越往上看不到的部位,會越明顯,用手一摸至上而下會有個條狀的皺折突起。




4從壺內的處理情況來比較,全手工壺的壺內處理有時不太相同,具體表現為全手工壺的壺內壁不多加處理的話會出現一種自然的皺摺,而半手工壺通常是一些人工刮的痕跡。


     但有时候為了讓壺内顯得更平整、好看一些,工藝師在制作全手工壺時也會刮一下,這樣的話這點就没辦法區分了。 但有時候為了讓壺內顯得更平整、好看一些,工藝師在製作全手工壺時也會刮一下,這樣的話這點就沒辦法區分了。 下面有2張圖作為對比。


全手工壺的壺内壁


 





 全手工壺的壺內壁


以上說明只限於區分全手工壺和半手工壺



S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鑑別紫砂壺好壞




1、口蓋的平滑和密實度. 在拿到一件紫砂壺後,輕輕旋動壺蓋,如果在旋動壺蓋的過程中沒有阻塞,說明第一關便是過了. 由於紫砂的本身特性,口蓋之間會留有一些空隙,但是這些必須要在正常範圍之內.我們所說的口蓋密實程度是以倒水的時候是否溢出茶水為標準,稍微溢出一點水很正常,如果隨著倒水的動作,茶水從口蓋中大量溢出,這是嚴重不標準的.

2、出水的流暢度和斷水的果斷度 由於壺型的不同,出水的圓潤度可能不一定相同,但是流暢度卻不會因為壺型而改變.斷水也不會因為壺型的不同而不果斷,但做完斷水的動作後,可能會有微量的水順著衝力衝出壺嘴,這可以接受,當然,最好是涓滴不出.

3、壺的通氣度 用嘴對著壺嘴吹,把手指放在壺孔上,如果有氣息從壺孔湧出,那麼說明這只壺的通氣度是很不錯的.通氣度、出水的流暢度和斷水的果斷度是相通的,如果您是在現場就拿到壺,您可以簡單的對著壺嘴吹氣辨別.

4、紫砂泥的辨認 中醫裡有望、聞、問、切四種診斷方法,辨認紫砂泥則可用望、聞、聽、切四種方法.
1望:真正的紫砂泥雖然五彩繽紛,但並不鮮艷,有黯黯的光芒,並不明亮,我們可以「望」出紫砂泥的色彩是否過於艷麗,是否油亮光澤.

2聞:新壺一般只有塵俗火氣,而無其他味道.而略微泡養過後的紫砂壺便會有一股清淡的茶香.

3聽:一般用壺蓋在壺口上輕輕劃過,如果是真正的紫砂壺,聲音應如玉石般鏗鏘、清脆.

4切:用手撫摸紫砂壺,剛剛出窯的可能有一點乾澀,這是正常的,養過後就會變得玉潤.我們所說的「切」,實際也跟「望」結合,真正的紫砂壺表面看起來有顆粒感,顯得凹凸不平,但摸起來則是光潤的.
四種方法結合,就能辨出是正宗的紫砂泥,還是拌有化工泥或者是化妝過後的泥料.

5、壺的做工,壺身比例的和諧度.紫砂壺相當講究各部分的比例和諧,只有在比例和諧的基礎上,才能實現1、2、3三點.首先,看壺嘴、壺的、壺把是否三點一線.其次平視紫砂壺正面,壺嘴和壺把胥出的角度是否相近,壺身是否圓潤有致或方中帶正.

從以上五點,我們可以看出好的紫砂壺是泥料和手工的精華組成,若愚在此簡單的說了一些辨認好的紫砂壺的辦法和方式,希望能幫助壺友們挑到值得的紫砂壺.

鑑別紫砂壺的真偽,主要從造型、工藝、泥質、顏色等多方面綜合考慮.古代的製作工藝比現代粗糙,壺泥的顆粒很大,有時還落有缸壇的釉淚.另外, 古舊壺表層有黑色的茶垢,呈黑褐色,愈久愈厚,愈為明顯.如果仔細分辨,清代早期壺都有較明顯的顆粒,清中期以後顆粒越來越少.除此之外,還可以從茶壺篩孔分辨,古 壺均為單孔,清末及民國後為多孔,近現代一般為球孔.當然,這是綜合鑑別的說法,切不可抓住一點不及其餘.至於泥質、顏色,同樣是鑑別古壺的重要因素.目前市場上有以假亂真的贗品,缺乏豐富的鑑定知識,極易上當受騙.

紫砂壺的精、神、氣、韻 真正優秀的紫砂壺,不僅在實用功能和美觀上具有特異的優點,更重要的是其精神氣韻的發揮.有的壺儘管有了藝術美感,但是沒有氣韻的襯托,只能是單薄的美麗,不能在真正意義上稱之為優秀的紫砂壺.


來源:新浪收藏

S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淘壺人建議您在了解完“ 紫砂壺開壺 ”的方法之後再看此篇文章。 紫砂壶保養宗旨就是小心愛護、拿捏適度,同時在日常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下六大点:


紫砂壺保養宗旨就是小心愛護、拿捏適度,同時在日常使用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一下六大點:


 (一)、泡茶時,勿將茶壺常浸水中,有些人在泡茶時,習慣在茶船內倒入沸水,以達保溫的功效,然而這對養壺則無正面的功效,反而會在壺身留下不均勻的色澤。


(二)、泡完茶后,倒掉茶渣,每次泡完茶后,應倒掉茶渣,用热水冲去残留在壶身的茶汤,以保持壶里壶外的清潔。


 (三)、壺內勿浸置茶湯,泡完茶後,務必把茶渣和茶湯都倒掉,用熱水沖淋壺裡壺外,然後倒掉水分。 应保持壶内乾爽,绝对不可积存湿氣,如此养出来的陶壶,才能发出自然的光泽。應保持壺內乾爽,絕對不可積存濕氣,如此養出來的陶壺,才能發出自然的光澤。


(四)、陰乾時應打開壺蓋,把茶壶冲淋乾净後,應打開壺蓋,放在通風易於之處,等到完全陰乾後,再妥善收存。


(五)、避免放在灰塵多之處,存放茶壺时,避免放在油烟、灰塵過多的地方,以免影响壶面的潤澤感。


(六)、强烈建議您不要用化學洗淨劑清洗,绝對不能用洗碗精或化學洗淨劑刷洗紫砂壶 ,不僅會将壶内已吸收的茶味洗掉,甚至會刷掉茶壶外表的光泽,所以应绝对避免。 注意到以上几条后,叶擦拭壶身以保证其。注意到以上幾條後,日常可以適當的用濕茶葉擦拭壺身以保證其光潔、靚麗。 相信假以时日您一定会将您的爱壶养得非常的漂亮。


同时,您可以關 注我们的微博,随时与我们保持溝通、交流心得。淘壶人的新浪微博ID:taohuren淘壺人的新浪微博ID:taohuren


 新浪微博 淘壶人微博 淘壺人微博



信息来源 :淘壶人,轉載出處( www.taohuren.com


信息來源 :淘壺人,轉載出處( www.taohuren.com 


S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分鐘識別真假紫砂壺
優訊-中國網              責任編輯: 未來

近來紫砂壺可謂是“聲名大噪”,先是媒體連篇累牘地曝光宜興紫砂壺在製作中大量使用有毒化工泥,遭遇信任危機;接著在5月底的一次春拍中,現代紫砂壺大師顧景舟的一件作品拍出1232萬元的天價,震驚收藏界。


一悲一驚,折射的正是近幾年來紫砂壺熱下的亂象。記者昨日走訪業內了解到,目前市面上的紫砂壺多達九成是假貨。不過,雖然紫砂壺市場假貨橫行,但只要懂得方法還是比較容易鑒別的。


最混亂最害人的是泥料


“假紫砂壺在市場上已經盛行多年,只是現在才暴露出來而已。”對於媒體對假壺的炮轟,陶醉軒紫砂藝術體驗館王金龍覺得並不驚訝。


據王金龍介紹,在業內,所謂假紫砂壺包括兩種:一是假泥,二是假款。假泥就是用化工泥替代紫砂泥。假款一是有些工藝師在壺上蓋自己的章卻找人代工;二是作假者冒用名家的印章。“如果算上假泥和假款,現在市面上90%的紫砂壺都是假的。”


“紫砂壺最基礎的是泥料,最混亂最有危害的也是泥料。”一名紫砂壺收藏愛好者告訴記者,假泥壺一般進不了收藏界,而且廈門純粹玩收藏的並不多,大多數人還是作為泡茶使用,如果是假泥壺,會直接對人體造成傷害。


據王金龍觀察,現在市場上存量最多、存在時間最長的是一種手拉胚的假壺。“紫砂泥的特性決定了它沒辦法手拉成型,只能是打泥片。”王金龍告訴記者,手拉胚壺往往以全手工的面目示人,但這種壺的泥料其實是普通陶土加化工原料。


“在宜興,這種壺一個工人一天能做兩三百個,價格也就在10元到30元之間。”王金龍説,這種壺的壺內都留有一環環的線條痕跡,懂行的識別起來很簡單。


真壺售價兩三百元合理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在上世紀80年代,紫砂壺的最大市場在東南亞、台灣、福建、廣東一帶,廈門曾是當時紫砂壺的最大集散地,現在廈門民間還有不少老壺。而紫砂壺收藏熱在大陸的真正興起也就在最近幾年。


“現在紫砂壺的市場需求量擴大了幾百倍,價格也隨之上漲了四五倍。”該人士説,紫砂壺價格的上漲是合情合理的,只是漲得有點快,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泡沫。


那麼,一把真正的紫砂壺到底能值多少錢呢?


“一把壺一般需用1斤泥料,即使差點的泥料也要幾十元,還要加上人工、包裝、運費,還有燒制過程中的廢品損耗等。因此學徒或普通工人製作的普通壺,一把售價在兩三百元是比較合理的。


”王金龍表示,也就是説,如果一把紫砂壺的售價低於200元的話,那十有八九是假貨。


而對於那些好的紫砂壺來説,價格就完全不一樣了。“


現在稍微有點名氣的工藝師製作的紫砂壺,一把進價至少要1000元。”王金龍説,這種紫砂壺已經算是工藝品,其價值主要看工藝師製作水準,而泥料所佔的成本最多不超過10%。


而真正由名家製作的手工紫砂壺,目前在市場上更是炒到了幾十萬元乃至上百萬元一把。


識別真假紫砂壺只需三分鐘


對於很多市民來説,紫砂壺可能透著神秘。王金龍介紹説,其實如果掌握了方法,只需花個三兩分鐘即可辨別真假。


一.是看。首先看表面。由於是陶土而且不上釉,新的紫砂壺表面不可能是光亮的,而是有粗糙感。而假泥壺為了賣相好,一般會打蠟拋光。其次,紫砂泥中含有石英、雲母等微量元素,在高溫燒制中會形成結晶體,因此在光亮下,整個壺身能看到很多細微的銀白色亮點。第三,真正的紫砂壺壺內外顏色幾乎是一致的,不會相差太大。


二.是用開水試。將剛燒開的水倒進壺內並沿著壺身澆下,蓋上壺蓋。你會看到水不是順著往下流,而是被慢慢吸幹;壺蓋上則先是慢慢濕潤,而後又慢慢吸幹。這是紫砂壺擁有雙層氣孔,透氣性好的表現。


三.是將泡好的茶留在茶壺內,兩三天內茶不會變餿。


王金龍還特意介紹説,用壺蓋敲壺身聽聲音的鑒別方法其實是不科學的。因為造型、泥料的不同,聲音也會不一樣。而且假泥中加入玻璃水等也可以敲出真泥類似的聲音。敲擊聽聲音的更大功效在於辨別壺身有沒有隱藏的裂痕。






  文章來源: 中國經濟網

S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紫砂壺中國一種傳統品茗工具,相傳源自宋代明武宗正德年間。


製作紫砂壺的材料是紫砂礦土,由紫泥綠泥紅泥三種基本泥構成,統稱紫砂泥。因產自江蘇宜興,又稱宜興紫砂


好茶者認為,用紫砂壺泡茶,茶味雋永醇厚,紫砂壺因其特殊的雙氣孔結構,能吸收茶香茶色茶味,因此茶壺使用越久,泡出來的茶越香越醇。


因紫砂壺吸色吸味的特點,有「一壺不侍二茶」之說。上等茶壺售價可動軏數百萬元。


紫砂壺是用紫砂經高溫燒制的陶器,燒制溫度比用陶土製作的陶器高,更堅實而多微小的氣孔,和瓷器一樣不會因溫度急劇變化而碎裂;由於是用紫砂做原料,所以又不會瓷化。


紫砂壺以江蘇宜興出產的最好。茶水在紫砂茶壺中即使過夜也不腐敗,在普通瓷茶壺中過夜茶水即不能再喝;紫砂茶壺吸附性能好,使用時間長了顏色變深,光澤油潤,很值得欣賞把玩。


紫砂壺長期使用,在壺的內壁會結附一塊塊海綿狀物質,俗稱「茶山」。有了茶山,即使倒入白開水,倒出的也有茶水的色香味。這樣的壺在一些嗜茶人的眼裡是把好壺。


現代養壺不提倡此種做法,一般每次喝茶後都將壺中茶葉倒掉或者於次日倒掉,將壺用沸水滌淨後晾乾。


紫砂壺大體上屬於文人藝術,所追求的古樸雅趣也基本上是以往文人所追求的。就像中國畫中的文人畫一樣,將詩、書、畫、印融為一體。


如果帶著文人藝術的眼光看紫砂壺,則體現了文人畫的另一種形態。紫砂壺具有收藏的功能,歷史上許多著名制壺匠人,如供春時大彬董翰陳鴻壽的作品已經成為不可多得的珍品,是收藏家爭相追逐的寶物。


現代也出現許多製作紫砂茶壺的高手工藝大師,其作品更具藝術性。


起源


紫砂茶壺的起源並未有一致說法。

明代周高起《陽羨茗壺系》的記載,文章指「創始;金沙寺僧,久而逸其名矣,聞之陶家雲,僧閒靜有致,習與陶缸、甕者處,摶其細土加以澄練,附陶穴燒成,人遂傳用。」

該書是目前已知的第一部專寫紫砂茶壺的專論,反映明朝正德年間已有紫砂壺,期後清代吳騫的《陽羨名陶錄》、光緒年間日本人奧玄寶《茗壺圖錄》、1937年出版的李景康張虹《陽羨砂壺考》,均沿用周高起的說法。

不過,1976年宜興羊角山紫砂古窯出土,被認為宜興紫砂源自宋代的依據。


宜興羊角山古窯址調查文稿曾指「上限不早於北宋中期,盛於南宋,下限延至明代早期」,並引用北宋梅堯臣《宛陵集》指「……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華」、蘇東坡「松風竹爐,提壺相呼」,為其依據。1982年中國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中國陶瓷史》曾斷定,「紫砂器」創始於宋代,至明代中期開始盛行。


自17世紀晚期,壺的外貌有了新的轉變,注重壺表的裝飾及創新。


18世紀上旬,此風尚逐漸盛行;工匠不純粹著重器型,更試用不同技法製作紫砂壺,如用不同泥漿在壺身作畫、堆花、貼花、印花或雕玲瓏(鏤空)等裝飾方法。


其中明代正德及嘉靖年間龔春所造的茶壺,今天仍奉為上品,被稱作「供春壺」,當時茗茶者指它「栗色暗暗,如古今鐵,敦龐周正」。吳梅鼎的《陽羨瓷壺賦》記載:「余從祖拳石公讀書南山,攜一童子名供春,見土人以泥為缸,即澄其泥以為壺,極古秀可愛,所謂供春壺也。」不過,現在流傳的供春壺多是仿品,但一些仿品價格可達20萬港元。


原料



紫砂礦土產於江蘇宜興市丁蜀鎮黃龍山一帶,成礦年代為古生代泥盆系,約三億五千萬年左右,位於江南古陸邊緣,海、陸、湖的三亞類地帶。藉助風力或者水力的搬遷,一些細小的粘土顆粒及其他礦物形成的沉積型粘土頁岩。


江蘇宜興的紫砂礦土主要由石英粘土水雲母赤鐵礦組成,其製成紫砂成品泥具可塑性好、生坯強度高、乾燥、燒成收縮率小等良好的工藝性能而成為舉世聞名陶。這種天然泥礦在陶瓷產區十分罕見,中國廣西山西河南河北陝西安徽等省的一些地區雖有類似陶土,燒成呈紫紅色的無釉陶器,初看有相似之處,但其玻璃相重,工藝上也有諸多限制,無法與宜興紫砂泥相媲美。


紫砂泥料原深藏於岩石層下,分布於甲泥的泥層之間,礦層厚度幾十公分到一米左右,其化學成分為含鐵質粘土粉砂岩。紫泥主要礦物成分為水雲母,及不等量的高嶺岩、石英、雲母屑和鐵。


製作時,從礦層中開採出的紫泥,俗稱生泥,經露天攤曬風化,使其鬆散,然後經初碎、粉碎,按產品要求的顆粒數目,送風篩選。篩選後的泥灰,由攪拌機攪拌成一塊塊涇泥,經堆放陳腐處理,再把腐泥進行真空練泥,這樣便成為供製坯用的熟泥。


在紫砂泥練和製備過程中,所用水的水質十分講究。水質的優劣會直接影響產品的質量。紫砂泥可塑性好,生坯強度高,坯的乾燥、燒成收縮率小。


 為豐富紫砂隱的外觀色澤,工匠會將幾種泥料混合相配及變換燒制的位置,在泥料中加入適度的金屬氧化著色劑,控制好窯內的溫度和氣氛。紫砂壺不一定是紫色,亦有硃砂紅、棗紅、紫銅、海棠紅、鐵灰鉛、葵黃、墨綠、青蘭等等。


轉貼文:源自維基百科



S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