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作為一個不断發展的收藏門類,很多紫砂壺的收藏價值都經歷了一個逐漸被人們認知的過程,很多工藝師的作品過去只賣三五百,如今則賣到了幾十萬,因此‘撿漏’完全是有可能的。
三年前,我在宜興淘到幾十隻‘廠貨’,現在價格都翻了倍。
所謂廠貨,就是指那些原料和工藝都很質樸的老紫砂壺,當時很多人都沒意識到這批壺的升值空間,閒置在工廠裡沒人要,我就撿了下漏,現在很多人特地去找,但是幾乎找不到了。”苗潤盛說。
三年前,苗潤盛在江蘇的一個小鎮上看到一個民國名家紫砂壺,但是那個紫砂壺的壺紐子掉了,很多藏家都很計較那點殘缺不願出手,而苗潤盛卻看到了這把壺的精湛工藝和流暢線條,立馬出手花2000元買下,而現在這把壺的價格翻了四倍。
“紫砂壺收藏崇尚名家名作,但是也有很多民間高手的作品價值尚未被充分認知,因此只要功底深厚,撿漏還是有可能的,如一名為小隱的民間工藝師,圈子裡的人都知道,但是網上卻查不到任何信息,起初他的作品只賣兩三百元,現在賣到了兩三萬。”苗潤盛說。
學工藝美術出身的苗潤盛從20多歲時開始收藏紫砂壺,而這一收藏就是十幾年。
“二十多歲那會,是把紫砂壺當做一個業餘愛好,那時剛工作,物質條件很有限,經常為一個百兒八十的紫砂壺與店主討價還價。”苗潤盛回憶說。
而如今,苗潤盛已收藏紫砂壺十幾年,對紫砂壺的認識和熱愛也不斷加深。
紫砂壺的產地宜興苗潤盛有空就會去,而北京上海等地也留下了苗潤盛的足跡。
“平均每個月都會出去一次,用我們的話說叫‘交行’,很多好壺都是從外地淘來的。”苗潤盛說。
本文出處:長江日報
發表時間: 200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