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嚴重恐致手變形 停藥逾半會復發



 


      國內現約十五萬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熟女為高危險群,因自體免疫異常,導致抗體攻擊關節、組織而慢性發炎,通常從手掌、腳掌小關節開始發炎、腫痛,嚴重者關節恐變形,需注射生物製劑抑制關節發炎。醫師表示,此病會引起全身疲倦、關節晨間僵硬,症狀與運動傷害造成的退化性關節炎不同,若無藥物控制會愈來愈糟。



 


    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發於四十歲以上的中年婦女,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協會昨辦會員大會,五十八歲朱女士有十二年病史,原肩頸僵硬、手腳腫脹疼痛,嚴重時腳腫到無法走路,手指也腫成香腸手,洗臉、拿杯子都困難,八年前開始注射生物製劑才能正常生活。



 



健保給付門檻太高


 


另名病友熊女士因太晚治療,肩膀、膝蓋和腳踝關節均置換人工關節,手掌也嚴重變形。台北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林孝義說,類固醇、抗風濕藥物對抑制關節發炎的療效不好。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需注射生物製劑,一年藥費逾二十萬元,但健保給付門檻高,通過審查的患者不到百分之五,且此病無法根治,一旦停藥,至少逾半患者會復發。



 


     今年健保減半給付生物製劑,超出藥費需自付,有患者擔心付不起眼睜睜看骨頭變形。中央健保局組長沈茂庭回應,約六千人符合給付條件,國外研究顯示停藥後可能不會復發,今年啟動減半給付,若症狀嚴重仍可申請給付。



 


     林孝義說,約一到兩成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有HLADR4基因,另感冒、外傷、環境改變都可能誘發自體免疫異常,抗體甚至會侵襲皮膚、神經、心臟,導致全身慢性發炎病變。



 



  生物製劑有副作用



 


北榮胸腔內科醫師蘇維鈞提醒,生物製劑會使免疫力下降,較易感染肺結核,且有活化BC型肝炎病毒副作用,患者應避免前往空氣不流通處。



 



類風濕性關節炎小檔案



 


◎成因:原因不明,約1~2成患者體內有HLADR4基因,因自體免疫異常,導致抗體攻擊關節、組織的慢性發炎疾病



 


◎族群:40歲以上婦女為高危險群,女性患者為男性3倍,國內病患約15萬人



 


◎症狀:四肢關節疼痛、變形,蔓延至皮膚、神經、心臟等全身病變



 


◎治療:以類固醇、抗風濕藥物和生物製劑為主,其中生物製劑的效果最好



 


【蔡明樺╱台北報導】20130311 資料來源:衛生署、林孝義醫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iang 的頭像
    Siang

    [藏壺居蝦屋]的部落格

    S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